产教融合下家具设计课程的非遗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产教融合;家具设计;非遗;实践教学
正文
引言:在当今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对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注重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家具设计专业领域,产教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更要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以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又富有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设计师。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非遗文化融入家具设计课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进一步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在家具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分析非遗实践教学在实现“产教研”互促模式构建方面的策略,结合具体的非遗项目如地方特色的传统家具制作工艺,探讨如何在校、政、地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将非遗文化融入家具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与升级提供一定的解决视角。
1、产教融合与家具设计课程的契合点
1.1课程内容的更新与产业需求的对接
产教融合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产业需求与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以培养出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智能家居技术的兴起使得家具不仅仅是静态的装饰品,而是成为了能够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智能设备。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环保材料的应用成为了家具设计的重要趋势。市场产业的变化都要求家具设计课程的内容必须紧跟产业步伐,以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产教融合要求家具设计课程必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为家具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2师资队伍的共建与共享
产教融合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师资队伍,打破传统的界限,以实现师资力量的优势互补。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将企业中的实践经验、行业洞察以及最新技术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指导。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以深入了解家具产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校可通过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1.3跨学科知识与产业应用的有机结合
家具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艺术、设计、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艺术与设计是家具设计的核心学科,其为家具设计提供了美学基础和创新思维。艺术学科中的绘画、雕塑、色彩学等,为家具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和审美标准,跨学科知识共同作用于家具设计,使其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教师可将材料科学知识应用于家具材料的研发和创新中,以提高家具的耐用性和环保性,进一步提高家具的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工程技术是家具设计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其涉及家具的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以确保家具设计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实现。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家具制造技术的革新如数控加工、3D打印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家具制造更加高效、精准,同时工程技术也为家具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手段,如通过结构优化和工艺改进,以实现家具的轻量化、模块化设计。产教融合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构建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产教融合下家具设计课程的非遗实践教学策略
2.1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
教师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纹样、工艺技法、设计理念等作为家具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选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如四川的道明竹编、苏州的苏绣、福建的福州漆器等,将其元素融入家具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家具作品。教师可组织具有非遗特色的家具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工艺特点,从而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融入非遗元素。家具设计课程需要融合艺术、历史、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可通过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比如在艺术方面,学生可以学习传统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等;在历史方面,学生可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在材料科学方面,学生可以研究适合非遗元素表达的新型材料和技术。教师可组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联合课程、团队教学等,可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来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科间的知识交流和融合。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家具设计课程的非遗实践教学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遗家具设计案例,应涵盖不同的非遗元素、工艺技法和设计理念,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非遗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可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非遗家具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明式家具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大师,其不仅擅长古典家具的设计与修复,同时还积极参与家具设计的创新,设计的家具作品不仅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和审美标准。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行业导师非遗传承人案例和事例,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从而为家具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教师也可结合非遗元素和家具设计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可以组织非遗家具设计创意大赛,鼓励学生以非遗元素为灵感,设计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富含传统韵味的家具作品。教师还可协助学生申请优秀作品专利保护,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动力。
2.3注重实践环节与评价体系建设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家具设计课程的非遗实践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家具设计课程的非遗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自主学习非遗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技巧,教师则在课堂上则重点进行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为了加强产教融合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学习可以实施“双导师”联动模式,即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如行业导师、非遗传承人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非遗家具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校导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研究的指导,而企业导师则负责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校应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构建,通过课堂评价和作品设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促使考评的价值最大化,同时也需要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行业导师、非遗传承人评价和线上平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背景下,非遗在家具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丰富家具设计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教师可通过课程内容的创新融合、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以及实践环节的强化与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策略,为家具设计课程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祎峰,王玲燕,王帅.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J].知识文库,2024,40(06):123-126.
[2]毛玮婧.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家具设计课程实践与创新研究[J].科技风,2024,(09):90-92.
[3]蒋飞.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现代家具设计课程实践改革探讨[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07):63-65.
[4]卢怡璇.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
[5]张鑫.设计创客教育的场域构建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