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育
摘要
关键词
小学阶段;自我监控能力;自我管理
正文
前言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在班级或者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从而达到自律和自我管理的目的。不管是在目前的教育阶段,还是在将来的发展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都会其到很大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很多小学班级的集体学生都是数十人,如此高的管理压力,给班主任带来了更大的负担,也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如果能让同学们在班级中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监控、引导他们养成自律的行为,让他们自觉地成为班级的一份子,从而让他们自觉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如此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并使学生培养其良好的自我管控能力。因此,班主任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现实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情境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
只有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全面的认识,才能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才能对自己进行反省,从而实现对自身的监控与制约。小学生还在发育阶段,对自己的行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控意识,所以在这个时候,班主任是最重要的,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清楚自己的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内容,也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发挥学生长处,使学生能够产生自我监控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目的。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一次班会,在班会开始之前发布一些班会任务,让他们在班会上,讲述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以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班会之后,班主任会对学生们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他们最近的进步,以及他们的学习成果,以及他们的团队合作,分析他们最近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成功经验。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自我监控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以后的班会中,由班主任选出表现较为优异的一些学生,轮流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经历,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学生们明白,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监控习惯,班主任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挂上一棵“成长树”,然后将树枝分成八个小队,每一个小队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行为,或者在自己的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就可以把一片树叶贴在自己树枝相应的位置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培养他们对人生、学习的态度,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让他们了解到,成长之树就是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只有有了他们,才能让团队更加美好。
二、为学生提供自我监控的机会,培养自我反思意识
“无规则不成方圆”,“自我监控”是指培养学生在“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等方面的能力。在“双减”的大背景下,班主任必须明确自己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引导学生能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以此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而有效地监控自己的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定期组织学生们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让他们记住自己的行为,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产生自律行为。为了营造一个平等、融洽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重要成员。在班委集体做出决定后,他们要引导其他同学对班长进行监控,让他们有一种责任感,让他们知道,班级的一切都是他们的,为了维护班级的名誉,他们必须遵守纪律,而班委们也应起带头作用,恪守职责,承担起管理的责任,带动整个班级的健康成长。尽管班委人数有限,很多同学无法参与到班级的各项学习活动中,但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参与性,让他们更多地关注班集体,可以采取班委轮换制,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一个阶段性的成长。由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很多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很强,班主任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来进行思想教育,但有些学生的能力比较差,班主任要主动、耐心地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在自我监控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和保护作用,耐心地向学生解释,防止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隔阂。此外,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了解每个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倾听他们最近一段时间遇到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团队的强大,让他们在轻松、健康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以自我评价强化集体意识
正确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班主任和学生的观点不一样,他们的观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除了班主任的基本评价之外,还需要组织同学们进行相互的评价,最后再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目前的问题。从学生的成长历程来看,自我评价并非自我否定,而是对前一阶段进行客观总结,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班主任要加强对评价过程的重视,把握评价的尺度,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总结与归纳,从而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中培养其自我监控能力。班主任可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一帮一的学习模式,由学习成绩较为优异或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发展,使他们能够受到感染,感受集体的热情,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这种模式可使相对内敛的学生能够受到感染,感受集体的热情,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此外,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个性,并在课堂上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律、学会管理,从而实现自我监控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控、自律,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同时又不会失去学生的本性。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其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高度的自我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傅金芝,符明弘,杨玉宇,李鹏.中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2):100-106.
[2]张丽华,孙雪娇,冯敬一.小学生理解监控能力与阅读成绩、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10-12.
[3]张红梅,花玉明.4—6年级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5):66-7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