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习课堂” 中如何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立旺 石玉燕

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小学 730299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习课堂” 作为一种注重课堂练习、与考试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小学语文“习课堂”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探讨在 “习课堂” 中如何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课堂、重要性、情境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与实际生活脱节等问题。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习课堂” 模式应运而生。“习课堂” 注重课堂练习,将平常的课堂学习与考试紧密结合,力求跟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 “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 “习课堂” 概述

“习课堂”是一种注重课堂练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将学习内容与考试紧密结合起来,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1]。在“习课堂”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这些练习题目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也包括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总之,“习课堂”是一种注重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它将学习内容与考试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阅读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情境中,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境阅读教学将阅读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日月潭》《海底世界》等这些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时,可以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的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境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学习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情境阅读教学将平常的课堂学习与考试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阅读练习,可以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小学语文 “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现状

(一)部分教师对情境阅读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小学语文 “习课堂” 中,虽然有一些教师开始尝试情境阅读教学,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他们可能认为情境阅读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用不大。这些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他们在教学中可能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对情境的创设和引导,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兴趣和主动性[2]

(二)情境阅读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在小学语文 “习课堂” 中,情境阅读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一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只采用一种方法,如图片展示、角色扮演等,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境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小学语文 “习课堂” 中,情境阅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情境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在 “习课堂” 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可以通过播放少数民族小学的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小学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 “习课堂” 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鸟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阅读学习。在 “习课堂” 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阅读相关的游戏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诗词,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创设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3]。在 “习课堂” 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阅读相关的表演情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穷人的善良和勤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过于复杂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的情境则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缺乏挑战性。

(二)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内容。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无关,就会失去情境创设的意义。

(三)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启发性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趣味性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情境创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情境创设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 “习课堂” 中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施情境阅读教学策略时,要注意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阅读教学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漫谈[J].课程教育研究,2023(33):21.

[2]赵春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16):19-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