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应用策略
正文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对于好奇心强、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单纯的传授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利用科学、合理的案例,从小学生感兴趣以及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排斥,而是充满热情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实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场景模拟式的互动式学习方法,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挑选适当的案例,并提前设计一些周密的计划或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代入场景,分组展开讨论,交换彼此的想法和观点,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启迪思维,引出教学内容。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课堂枯燥乏味、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则被更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抽象的课堂和知识变得具体、有趣。
2.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老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要求老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要求老师对知识融会贯通,可以信手拈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交流、思考和讨论。
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督促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不仅如此,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通过对他人观点的借鉴完善自己的思维。
三.小学数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1.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合理的案例对课堂起着上添花的作用。案例的选择一般包括几个原则:第一是真实可靠,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实际场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不真实的案例无法与现实生活同步,无法让学生产生带入感,自然无法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第二点是典型性,好的案例一般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好的案例是可以让学生反复思考的,每次思考都会有新的收获。最后是多样性原则,案例丰富多样,不仅考验老师的教学功底,督促老师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他们始终对数学知识保持强烈的新鲜感和学习的动力。
2.结合生活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择需要具备真实可靠的特点,真实可靠其实就是与生活密切联系。老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及学生们的喜好,对案例进行一些合理的改编,但是这种改编一定遵循贴近生活的原则,否则,案例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了。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老师可以引入案例,先和同学们一起画房子,然后询问同学们房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让同学们指出这些部位的外形特征,等大家积极讨论了之后,再引导同学们观察房顶尖尖是三角形的,窗户方方正正是正方形,烟囱是正方形加个三角形这是梯形等等,以这种贴近大家生活爱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四.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开始是否合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是用简单、直白的叙述开始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很好的集中起来,很多学生还沉浸在课下的游戏中,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好。所以,为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利用合理的案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案例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在学习上下位置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案例情境,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观察小松鼠的位置,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小兔子、小鸟以及小松鼠现在的位置吗?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1]通过有趣的案例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2.加强探究,培养数学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爱玩,而且对外界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小学生不可能做到40分钟都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在学习10的认识时,在学生明确10的位置、大小比较等问题后,引入案例,一个星期天,小明准备去看望奶奶,给奶奶带点什么呢?对了,这里有10个苹果,给奶奶带去吧!但是一个袋子装不下,就把10个苹果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明可能会怎样装这10个苹果呢?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进一步集中学生注意力,而且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数学能力。
3.贴近生活,增强应用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无聊的,不愿意学习数学,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大量习题为主的,数学教学脱离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案例的引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维锻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的学习。生活中数学案例的引用,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增强,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事物,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乘法除法时,可以利用打扫卫生的场景,假设一个学生一天乱扔一张废纸,那么一个学校一年会产生多少张废纸,这些废纸是由多少棵大树做成。 这样不仅能增加该题的趣味性,还让学生接受了不乱扔废纸的思想。[2]
4.多媒体展示,促进教学开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使用这种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渐渐产生抵触和厌烦,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案例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数学教学中。
在学习前后位置关系时,教师先让学生们初步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然后利用多媒体引入案例,小动物赛跑,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3]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加强兴趣,从而积极的开展学习。
5.总结反思,提升教学效果
课后总结和反思。课后总结和反思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包括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学生总结能够将学过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帮助他们加深印象,对本堂课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对经验和方法进行总结;教师总结能够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补充,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数学是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樟平. 浅析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J]. 求知导刊,2014(06):143.
[2]张晓利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好家长,2017,(26),67-67。
[3]陈晓玲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6,(12),375。
[4]帅琳娜. 浅析如何打造中职VB课程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5):126-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