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中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丽艳

内蒙古赤峰市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邮编:0244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四个具体教学过程,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化学知识,研究了该模式如何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


关键词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高中化学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思维方式单一、探究能力欠缺等。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化学教学中,探究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而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一、构建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的首要步骤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合理的小组构建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合作探究能力。首先,在小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具有多样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合作与探究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通过优势互补,使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特长。这样的分组有助于形成学习小组内的良性互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也能推动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接下来,为了确保小组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制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学习任务可以是与课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胶体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探究学习法,进行自主实验、讨论及问题解决。例如,针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实验探究溶液导电性的差异,并在小组内讨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每个小组成员应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探究方法,还需随时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帮助与反馈,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思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小组讨论“二氧化硅”这一化学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与性质,进而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与实验活动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设计有效的探究性学习任务与实验活动是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科学的任务设计和动手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任务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学习兴趣相结合,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时应考虑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例如,针对“胶体”这一化学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任务:要求学生探究不同胶体的性质及其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一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验中验证胶体的特点,还能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实验任务的设计应强调探究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生不仅要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还要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在研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探究不同溶液的导电性。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并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两者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特性。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理解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在设计探究性任务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任务的设计中,教师应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出假设。例如,针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重要应用?这些材料的性质与其应用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三、组织讨论与知识分享

在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中,组织有效的讨论与知识分享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加深学习体验的重要环节。

首先,小组内的讨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任务和探究问题展开深度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对小组成员的意见给予充分的反馈。例如,在探究“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讨论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化学原理。

教师要确保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能被及时和有效地分享给全班。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的内容,可以通过小组代表的汇报或展示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例如,某个小组在研究“胶体”的过程中可能提出了胶体在食品中的应用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让其他小组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这一问题,进而加深对胶体概念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合作任务中的集体展示环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知识分享。此时,学生不仅要将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呈现给全班,还要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这种互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

在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中,评价与反馈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分,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的指导与支持。通过及时反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教师应在每个探究任务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讨论过程中的思维深度来进行。教师可以记录下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包括他们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的结果及其思考过程,并根据这些观察结果给予相应的反馈。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在讨论中能提出深入的问题或新的见解,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其继续深入思考。反之,对于在活动中未能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应指出其不足,并建议改进方法。

总结:

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引导与激励的作用,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在探索和合作中不断进步。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这种基于探究的合作学习模式将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华. 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2):45-49.

[2] 王俊杰.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 化学教育研究, 2022(6):20-23.

[3] 张晓波. 基于合作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探究策略[J]. 教学探索, 2024(1):33-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