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材资源;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正文
引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传授生物学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分析
(一)生命教育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生物的特征” 这一章节中,通过介绍生物的生长、繁殖、应激性等特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宝贵。在 “细胞的生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等章节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从而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有序性。在 “生物圈中的人” 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1]。
(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也有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生物与环境” 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在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这一章节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植被对环境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植被的意义。在八年级上册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这一章节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三)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也有很多与团队合作相关的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进行调查,共同完成调查任务。在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等实验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在八年级上册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分组讨论,共同确定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
(四)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等品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也有很多与科学精神相关的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 “科学方法” 这一章节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观察、调查、实验等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 “科学家的故事” 这一栏目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们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等科学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教材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
目前,在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对教材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生物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初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环境保护、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没有将德育教育与生物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讲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顽强与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介绍生物进化的理论知识,而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2]。同样,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但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导致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被浪费。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在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时,教师也只是简单地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环保行动,缺乏实践性和参与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德育切入点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找准德育切入点。例如,在讲解 “生物的特征” 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从而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在讲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在讲解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这一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依据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德育内容。例如,在讲解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这一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讲解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等实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讲解 “科学家的故事” 这一栏目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科学家们的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3]。
(三)注重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例如,教师要热爱生命、关爱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教师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勇于探索、实事求是、创新思维,用自己的科学精神影响学生。
(四)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社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前沿科技,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德育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资源,加强德育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彬.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3,(01):45-47.
[2]蔡鹏鹏.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3):127-129.
[3]张美如.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5):153-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