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中学化学作业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结合
摘要
关键词
化学实践作业、趣味性、生活化、农村学校、学生作业
正文
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此变革的积极响应者,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的路径。节假日,学生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这为开展化学实践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假日中学化学作业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结合要点
1.1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作业的亲和力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从食物烹饪到环境保护,从医药健康到材料科学,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在设计农村节假日化学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作为作业主题——家庭小实验、环保调查、食品安全分析,使作业内容更具亲和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2注重动手实践,提升操作能力
在节假日化学作业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亲手制作、观察实验现象后,加深自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资源特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实验项目,比如,合理的利用农作物废弃物制作简易肥料、测定土壤酸碱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3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节假日化学作业时,应融入趣味元素,如游戏、竞赛、故事形式,使作业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自此,可以设计化学知识竞赛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或让学生以漫画、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经过这些趣味性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4强调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
化学学习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团队的协作。节假日化学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可积极的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其中包括,共同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组织一次化学知识分享会等。结合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由此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节假日中学化学作业的趣味性与生活化结合
2.1 以“爆炸”为背景制作手抄报
教育体系中,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尤其在农村地区,受限于资源与环境,如何让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既能享受闲暇时光,又能有效巩固并拓展学科知识,成为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爆炸”化学知识背景,可以布置手抄报作业。
“爆炸”是遥远而危险的自然现象,蕴含丰富化学原理与物理规律。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释放,到气体急剧膨胀产生的冲击力,爆炸现象是大自然力量的展现,也是化学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地区,不乏与爆炸相关的传奇故事与深刻教训——早期火药制作与使用不慎引发的山林火灾,或是民间节日庆典中烟花燃放不当导致的意外事件(节日庆祝鞭炮伤人具体的事情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爆炸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心中种下防范于未然的种子。而后,设计“爆炸”主题手抄报过程中,排版期间,学生先广泛搜集关于爆炸现象的科学解释、预防措施以及上述提到农村地区历史上的著名爆炸事件资料。再按照个人兴趣与创意,运用手绘或排版软件,将文字、图片、图表等元素巧妙结合,创造出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手抄报作品。
2.2以“气体的制取”开展实践作业
农村学校实验室条件相较于城市较为简陋,存在设备不足、材料匮乏普遍现象。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了学生对自然最质朴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硬件条件的不足,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科学之光在田野间闪耀。自此,还需开展实践作业主题——《粽香里的科学——气体制取探索记》主题巧妙融合了端午节的传统元素与科学探索精神,旨在让学生享受节日氛围的过程中,亲自揭开气体世界神秘面纱。在活动理论准备阶段(端午节前一周),邀请当地科技辅导员或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们举办一场关于气体性质、制取原理及安全操作的专题讲座。教师推荐相关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理论框架。结合农村资源情况,选择氧气、二氧化碳或氢气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研究对象成立学习小组。端午节前三天,引导学生利用农村丰富自然资源,使用草木灰制取二氧化碳)、电解水装置设计简易制作氢气、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等,设计切实可行的制取方案。居家期间,教师线上指导,学生自由组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气体制取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变化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返校后第一周,学生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数据、结论及反思。再让学生以PPT、视频、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趣事与收获。
2.3漫画化学特色作业
漫画是集图像、文字与叙事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化学作业中融入漫画元素,意味着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式、反应机理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场景,结合夸张的情节设计、鲜明的角色塑造以及幽默诙谐的对白,使抽象的化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选择农村作为漫画化学作业的背景,是基于对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生活体验丰富的深刻认识。在农村土地上,化肥的施用、农作物的生长、农药的使用……无一不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将这些日常场景融入漫画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相连,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刻,可以设计一位憨厚老实的农民大叔,在田间地头偶遇“酸碱兄弟”,经过一系列趣味横生的互动,揭示土壤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或是让一群活泼可爱的乡村孩子,在探索自家后院“秘密实验室”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化学反应的奇妙现象。经此,漫画化学作业中,塑造一系列具有农村特色的鲜活人物——勤劳智慧的农民、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憨态可掬的动物等,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除此以外,还可以挖掘农村生活中的化学元素,利用农家肥料的制作过程讲解微生物发酵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作用机制及环境影响;或者农村常见的自然现象——晨雾的形成、溪水的酸碱度变化,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结束语
假特色化学作业实践,见证了农村学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展示了他们在化学学习中的思考、实验和创新精神。其中,每一份作业都是学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每一份努力都值得我们的赞赏与肯定。经过化学的学习与实践,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学会运用化学思维去观察世界、理解自然、解决问题。本文来源课题:2023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专项课题《农村初中节假日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4-XCJSZX-071)
参考文献
[1] 黎意敏. 中学化学作业研究综述[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23):52-55.
[2] 张春燕. 初中化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4(18):34-36.
[3] 周玉芝,王姝玮,黄满霞,等. "双减"背景下化学作业优化设计[J]. 化学教与学,2024(6):7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