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初中生物作业设计中的实践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玄先立

台前县孙口镇中学 邮编:457600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生物的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老师们应该把以前的作业安排方式转变成让学生们充满创造力和趣味的生活作业,帮助他们对生物学的理论和技能进行深化和扩展,把“减量增质”的“生活作业”的设计思想渗透到整个课堂的教育之中,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生物学生活作业的设置进行了探讨,对其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详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双减;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设计方案

正文


过去的生物学生活作业设计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导致了学生的主观意识不强,面对“双减”,老师们要转变传统的理念,抛弃大量的习题,从现实出发,对作业进行了改进,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科学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1.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设计现状

1.1 教师对生活作业重视不足

在生物学的课堂上,老师起着引导、启发和制订教学方案的作用,引导学生把握好课程的要点,降低学生的学习失误,提高教学效果。当前,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难度大,自控能力不强,不能合理地安排精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学生的作业质量,和老师是分不开的。老师们必须不断地对作业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这样,他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对他们的教育方案进行改善,这样就能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更有意思的作业经验。与此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设置更有针对的作业,让每个同学都能从中获得知识,提高教育活动质量。但是,当前的生物学老师们对于生活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理念和模式陈旧,缺乏对学生的生活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无法将核心素养的养成理念有效地融入生活作业中,造成了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减弱,作业质量也不高。

1.2主题选取不当

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要注意将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因此,适当地选取适当的生活题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注意挖掘和挖掘出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细节,保证与课本的知识相符,进而促进生活作业的进行但是,现在有些老师选择的生活作业的内容比较片面,有题材不合理,缺少日常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按照一定的思考规则去做自己的工作,就像是一个空中楼阁,没有实际的作用,没有巩固教材的知识,也没有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很难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对他们的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1.3课程设置的单一化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生活作业的内容比较单一,而且绝大部分是在引导学生做好教科书或练习簿上的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巩固,使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这样的生物学生活作业设计老旧,没有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与“双减”政策不相适应。学生在完成生活作业时,其自主和积极都不够,而且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更不用说是锻炼了,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被动作业会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厌烦情绪,从而造成上课不专心,作业效果差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恶性循环

2.实施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设计的价值

初中生物学的课堂上,教学设计不够充分,阻碍了孩子们的成长,所以,老师们给学生们的生物学生活作业,既能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又能促进生物学课程的改革。

2.1对传统的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进

在生物学教学中,生活作业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项重要活动。在过去的生物学教学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老师常常布置大量的练习,这既会让学生感到压力,也会让他们对此感到抗拒,这样就很难确保学习质量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生活作业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主观能动上,过去的一种简单的作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学生的需求,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的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生活作业的设计时,应该注意到他们的创造和兴趣,从而让他们的工作理念发生变化,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学习经验,从而推动“双减”的落实,从而推动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改革。过多的学业压力会扼杀孩子们的发展,对“双减”的合理认识并非要废除家庭作业,而是要不断地对生物学生活作业进行优化,让他们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出来,加强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2.2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生活作业是对课堂的补充和拓展,帮助他们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初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有很多的生活活动主题,但是因为时间和设备的限制,在课堂上很难开展。在课外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地运用了课外活动,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的可能,弥补了课堂中的不足[2]。另一方面,通过生物学的生活活动充实了孩子的假期,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在体验生活的乐趣中获得了知识与成就。

在过去的初中生物学作业中,老师们一直没能突破“应试”思想的桎梏,导致了对学生知识的重视,轻了对生活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是不利的。加强多样化的生活作业,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还可以训练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3.“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设计方案

3.1 设计生活化实践作业

生物学这一学科的精髓是探索生活的组成,它和实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学的概念是从对大自然中的生物的共进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课堂里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也可以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所以,老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利用生活中的各个元素,详细地给学生解释,给他们一些实际的生活作业,加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并将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去。老师要仔细地为初中生物学的生活作业设计,弄清楚初中生的基础思想和认识水平,如果他们对生物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会限制他们的成绩,而且也会对他们的生活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假如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太容易了,那些学习力很强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操作技能就得不到提升。假如老师给他们布置了难度比较大的作业,那么对于那些没有掌握好知识的同学来说,他们就会因为无法完成而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从而降低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因此,在目前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活的作业相结合,既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降低他们的学习困难程度,增强他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4章第1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的过程中,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元素融入生活中去,比如请同学们解释和分析自己或者家庭成员的血常规报告单,巩固他们的理论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3.2设计趣味化的生活作业

从国内当前的初中生物学生活作业的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作业方式比较简单,缺乏创造和趣味,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无法发挥出生活作业的作用,也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很好的培养,从而降低了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效果。兴趣既是使学生有效地完成日常生活作业的必备条件,又是使其发挥出其实际功效的催化剂,所以,老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激发兴趣”当作进行生物学生活作业的前提,在作业的设置上要富有创造,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要,来设计趣味的生活作业,从而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生活作业的兴趣,摆脱对单一、枯燥的生物学作业的认识,并将所学的重点知识加以巩固和掌握。在为学生提供趣味的生活作业时,要在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条件之后,为他们提供更多发挥其学习积极性的空间。比如,在教学7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章第2节《植物细胞》这节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几个增加趣味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们互相沟通,互相启发,比如,使用彩色泥、粘土等做好的植物细胞的建模,老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日常的生活作业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做,从而促进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3.3研究式的日常作业的设计

在初中阶段,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一种精神素养和意志素养,而生物学生活作业在初中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生物学的教育中,老师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上,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并促进他们用人文的理念来看待这个世界,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体验。初中生物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布置好了课外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然而,当前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重视不够,主题选择不当,学生兴趣不高,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探究的生活作业,把学生引入到大的社会课堂中,从而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充分提高。

 

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生物学的教育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在生物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加大力度,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业,为学生的全面而有效地发展打下基础。本文来源课题:2023年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科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3-HYJJ-319)

 

参考文献

[1]张天宝.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22(20):78-80.

[2]张小玲.“双减”下的初中生物生活作业设计[J].初中生物学,2022,38(04):67-68.

[3]于清霞.“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分层作业的生活[J].学园,2022,15(25):30-32.

[4]杨慧.浅谈如何运用支架教学策略设计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J].考试周刊,2020(68):128-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