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生活化
正文
前言:
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是将生物学科的魅力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让学生明白,生物知识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实用智慧。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能力,为他们在生物学科的深入学习以及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意义
从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层面来看,传统的生物作业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概念、原理等。然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打破了这种局限。例如,当布置让学生观察家庭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其在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的变化时,学生就需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关于植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知识[1]。这种将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的作业方式,使得学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他们在观察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节时,会思考为什么植物在阴暗处叶子会发黄,这就涉及到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有着独特的价值。生物学科本身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但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往往让学生觉得生物离自己很遥远。而生活化作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想象一下,让学生调查当地菜市场常见的生物种类,并分析它们的营养价值。学生在菜市场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所中,会发现原来生物就在自己身边的一菜一肉之中。他们会好奇为什么菠菜富含铁元素,为什么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好奇心会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与单纯在课本上看生物知识相比,这种在生活中探索生物奥秘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生物是一门有趣且有用的学科。
再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来说,生活化作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虽然能学到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相对较少。生活化作业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比如,安排学生制作家庭生态瓶的作业。学生需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生物(如小鱼、水草等),如何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涉及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去收集材料、构建生态瓶,并且在后续的观察中,根据生态瓶内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整。这种实践操作能力是传统课堂作业难以给予的,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作业目标与生活联系
初中生物的作业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时,作业目标如果仅仅设定为让学生背诵光合作用的公式,那无疑是片面的。我们应当将目标拓展为让学生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日常生活中食物来源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一周内所食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然后追溯这些食物的来源,分析哪些是直接或间接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这就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紧密联系起来了。这种作业形式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对生活中生物现象的观察力[2]。
(二)作业内容的生活化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范畴内,作业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设计进程里,如何达成作业内容的生活化这一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且严肃对待的课题。生物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将其巧妙地融入作业内容。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观察家里储存的蔬菜水果,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如常温、冷藏、密封、透气等),它们的新鲜程度和变质速度有何不同,并尝试用所学的植物呼吸作用的知识去解释。这就把抽象的生物知识与日常家庭生活中的食物储存现象紧密联系起来了。再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收集市场上各种食品的营养标签,分析其中的营养成分,根据所学的生物知识,为家人制定一份健康的一周饮食计划。这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健康问题的责任感。
(三)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聚焦于生活化作业的设计时,如何达成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成为一个关键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观察类作业入手。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周期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家中常见的植物,如绿萝。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仔细观察绿萝的生长状况,包括叶片的颜色变化、新叶的生长速度、茎的伸展方向等[3]。学生需要记录下这些观察结果,并尝试分析影响绿萝生长的因素,像光照时长、浇水频率、温度变化等。这种观察类作业,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养护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深化对植物生长知识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作业体验中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提升生物学科素养,并且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四)作业难度的分层
教师需要对初中生物的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把握。教学大纲是作业设计的根本依据,它明确了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关于“生态系统”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大纲规定学生要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基本概念。教师在设计作业难度分层时,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处于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可以侧重于对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识别。比如,让他们列举出一个校园小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是比较直观且基础的作业内容,能够帮助这些学生巩固最基本的知识概念。而对于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组成部分之外,教师可以增加作业的难度,要求他们绘制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这需要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例如,以一片草地生态系统为例,让学生画出草、兔子、狐狸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和大致比例。这一层次的作业旨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生态系统”的作业设计中,可以让他们分析一个特定生态系统(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人类活动对这种关系的影响。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深入理解生态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的干扰,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4]。
(五)作业评价与生活关联
初中生物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当作业评价与生活相联系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布置的作业可以是让学生观察自家阳台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并记录下来。在评价这份作业时,就不能仅仅看学生是否记录了植物的生长高度、叶片颜色等表面数据,而要关联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是否考虑到了阳台朝向对光照时长和强度的影响,是否联系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根据光照条件选择种植不同的植物。如果一个学生在作业中提到,自家阳台朝南,光照充足,所以选择种植喜光的向日葵,并且详细记录了向日葵在充足光照下生长迅速、花朵硕大的情况,同时还能对比邻居家朝北阳台因光照不足而生长缓慢的同种植物,那么这样的作业就体现了对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刻理解,在评价时就应给予高分[5]。
传统的生物作业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和书面表达的准确性。例如,在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作业可以是让学生调查当地一个小型池塘的生态系统。评价标准可以包括:学生是否准确识别出池塘中的生产者(如藻类、水生植物等)、消费者(各种鱼类、昆虫幼虫等)和分解者(微生物等);是否能够分析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更重要的是,是否能联系到生活中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现象(如污水排放、过度捕捞等),并提出合理的保护建议。像有的学生在作业中详细列举了池塘周围工厂排放污水导致某些鱼类死亡的现象,并且通过生物知识分析出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破坏了鱼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提出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强环保宣传等保护池塘生态系统的措施,这样的作业在评价时就应体现出其价值[6]。
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在多个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教师应积极学习位于时代前沿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丰富生活化作业设计的形式及内容,培养学生长久、稳固的生物学习兴趣[7]。本文来源课题:2023年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农村初中学科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3-HYJJ-319)
参考文献:
[1] 贺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设计初中生物作业[J].新课程(中学),2019(04):201.
[2] 张雅舒,黄莉华."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物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论坛, 2022(10):3.
[3] 王振琴.生活化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 2022(35):28-30.
[4] 张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为例[J].电脑迷, 2023(15):55-57.
[5] 乌达巴拉.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
[6] 左庚民.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生活化教学[J]. 2023(1):156-158.
[7] 张文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3(2):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