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中学数学节假日作业的生活化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中学;数学;节假日作业;生活化
正文
引言:《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所关心的事物出发,给他们以观察,操作等机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从身边熟悉的东西去学习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近在咫尺,感受数学有趣、功能丰富的机会,而生活化作业则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书本上公式、题目那么简单,更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处理生活实际问题,以达到深化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习变的生动、有趣,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热情。学生在面对生活数学问题时,需要利用所学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有利于促进其创新思维与解题能力的发展。因此,中学数学节假日作业的生活化探索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1. 数学学科生活化作业的内涵与特征思考
1.1内涵
数学学科生活化作业,其内涵是指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和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情境,现实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设计的方式贴近生活、有实践意义的作业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和应用数学,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一作业形式突出“学以致用”,促使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考察数学,以数学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探索生活和认识社会的活动。
1.2特点
1.2.1情境性与实践性
设计作业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地图导航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例如测量、绘图和实验等,来深入体验数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加强他们的空间感知和实际操作技巧。
1.2.2探索性与创新性
教师鼓励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使用统计图表来分析家庭的花费,利用函数模型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技巧。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展现出他们的创意,构思新颖的解决方案或创意作品,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中学数学节假日作业的生活化的策略
2.1基于日常生活的任务,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教师需要紧密地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还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作业设计,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任务,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体验到数学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农村学校教育环境下,可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与生活环境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实践意义的数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安排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设置测量农田的作业,组织学生测量农田面积,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怎样算出不规则田地面积等,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原理的认识,又能使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并指导学生对农作物生长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能使学生在认识自然界规律的过程中锻炼统计能力。这些活动不但使学生更贴近自然,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爱好。农村学校这些特色教育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同时,更使学生对家乡倍加珍惜与爱护。
2.2结合社会热点的项目,提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结合数学作业和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通过设计相关题目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批作业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也使他们对于社会上的热门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教授函数和图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研究并绘制新冠疫情期间的感染人数变化趋势图,分析不同政策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一个城市人口增长模型。在教授统计学和概率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被引导去分析和预测某一款新手机的销售走势,或者去研究某个特定地区的房价波动状况。
2.3设置动手实践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际操作是关键的一步,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观察兴趣。教师可组织一些相关的动手实践活动的作业,如画三角形、画圆或其他简单形状等。并且,教师而可以根据农村学校环境特点及资源条件设计了若干贴近农村生活,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既促进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亲近感。
举例来说,当教师教授“百分比”这一概念时,可以布置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作业,即让学生去计算家庭在超市购买不同商品时的折扣,据此计算实际支付的金额。又如,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门窗等,并描述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使学生对几何图形这一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增强了观察与想象能力。学生在这些生活化学习情境的作用下,不仅可以较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以及解题能力。
2.4设计跨学科融合的任务,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跨学科作业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学科的界限,巧妙地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科学、历史和艺术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这不仅复习并应用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加深了对其他学科的了解。通过此类作业的设计,教师促使学生探究不同领域之间的关联,在提高学习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发展其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函数和图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合物理的运动学原理,引导学生探索并画出物体在各种速度下的运动路径图;在教授关于概率统计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合生物学中的遗传原则,指导学生去分析并预估某一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情况。通过这些跨学科任务可以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其他科目的素养与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生活化中学数学假期作业的落实,不仅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更能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这一教学方式既是传统教育模式上的革新,也是学生今后生活技能上的投入。在这一过程当中,数学已经不是枯燥的公式与定理,它已经成为探索世界与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让大家携起手来,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和未来之间的一座真正的桥梁。本文来源课题:2023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专项课题《农村初中节假日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课题批准号:24-XCJSZX-071)
参考文献
[1]王彦棋. “双减”背景下城中村学校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0402.
[2]盘丹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4):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