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视角下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的路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健康促进视角;中学体育;节假日;路径
正文
引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学生而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学习进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体育设施不完善及家长观念落后,导致部分学生体育锻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寒假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之一,本应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增强体质的绝佳时机,却因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被作业负担和娱乐活动所占据,体育锻炼被边缘化。因此,探索适合学校特点的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路径尤为迫切。
1、理论概述
健康促进宏观背景下,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的生活化,旨在将体育锻炼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学生自主选择、乐于参与的活动。此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而且,生活化体育作业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因人而异、寓教于乐、家校合作原则,由此共同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2、健康促进视角下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的路径
2.1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学校应按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设计贴近生活、易于操作的体育作业。针对地域广阔、自然环境优美的特点,可布置“每日万步走”、“田间地头足球赛”“绿道骑车”作业,让学生亲近自然,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为增加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还需设定一定的目标和奖励机制,比如在完成一定步数后,可在班级群内打卡领取电子勋章,或达到一定运动时长后可获得学校定制的运动装备等。
针对“每日万步走”作业,初一学生采用同学共走、趣味寻宝形式,增加活动趣味性;对于初三学生,可适当鼓励其独立规划路线,结合自然探索、文化体验等元素,让运动与学习并行。在节假日前一周,学校组织专题讲座或工作坊,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穿戴运动装备、预防运动伤害,以及如何使用步数记录工具。鼓励学生按照自身情况设定小目标,第一周达到每日8000步,逐步提升至万步。 学生每日完成“万步走”后,需记录行走路线、所见所闻及感受,形成“行走日记”。并且,每周或每两周,教师应收集学生的“行走日记”,进行点评与反馈,表扬进步显著的学生,再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2视频记录与分享
学校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体育资源匮乏现实问题,如何促进中学生体育活动的普及与深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此背景下,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实施“线上体育课堂”并辅以视频记录与分享机制,可以为体育教育的革新开辟了新路径,也能为学生健康生活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针对学校体育教育困境,邀请专业体育教师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或实时直播,学校能为学生提供包括运动技能解析、健身操教学、运动损伤预防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体育指导。“线上体育课堂”基础上,引入视频记录机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运动过程记录下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有效手段。视频回放中学生能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节奏是否合拍?基于实践的自我反馈机制,不仅能持续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主动追求而非被动接受的任务。
2.3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受限于场地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因素,导致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节假日是一个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体育活动、增进家庭关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绝佳时机。因此,推出“家庭体育小能手”挑战活动,能将体育作业延伸至家庭,让体育锻炼成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家庭凝聚力。在此期间,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经过家长会、微信群方式,宣传“家庭体育小能手”挑战活动意义与目的,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设计家庭体育锻炼计划需充分考虑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结合特有的环境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比如,利用田间地头进行跑步、跳绳、踢毽子等简单易行体育活动;或者节假日组织家庭趣味运动会——拔河、接力赛等,锻炼身体、增进家庭乐趣。再者,还需建立家庭体育锻炼记录机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记录每日锻炼情况,包含运动时间、运动项目、运动感受等。学校定期收集记录进行评比与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家庭给予表彰与奖励,再设立“体育之星”、“家庭体育小能手”荣誉称号,经正面激励,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持续参与。
在推广家庭体育锻炼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自此,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提醒家长在体育锻炼前做好充分热身准备,选择安全的运动场地,避免发生运动伤害。针对此,还需定期开展线上学校体育健康知识讲座,一次来提升家长与孩子的运动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3、健康促进视角下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意义
肥胖率上升、近视率居高不下、心理压力增大现象,无不警示着我们需重新审视并强化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此环境下,将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可以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3.1强化健康意识,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意味着将体育锻炼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非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体育课程。此转变先在于唤醒并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体育不仅是课程要求,还可以维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针对生活家庭健身操、户外徒步、亲子运动等体育作业设计期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逐渐培养起终身运动的习惯。
3.2促进家庭互动,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庭成员间会因各自忙碌而缺乏有效沟通。体育作业成为一个天然的桥梁,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不管是共同完成一套健身操,还是一起规划一次户外探险,都能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加深情感联系,构建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
3.3提升综合素质,助力全面发展
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体育运动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团队合作精神、抗挫折能力非智力因素。结合生活化的体育作业,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调整心态等宝贵的人生经验
3.4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由此,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结束语
实施上述生活化的体育节假日作业路径探索,中学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显著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享受运动中,可以带来的快乐,并且,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的习惯。此举措还有效促进家校共育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但当前中学体育节假日作业生活化的实施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体育设施。
本文来源课题:2023年度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专项课题《农村初中节假日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课题批准号:24-XCJSZX-071)
参考文献
[1] 郭逸铭. “双减”政策下苏州市初中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江苏:南京体育学院,2022.
[2] 文杰. 如何正确看待中学体育作业[J]. 新校园(中旬刊),2013(12):223-223.
[3] 李元杰. 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学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J]. 学周刊,2024,11(11):164-1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