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实施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跨学科
正文
对于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能,还涵盖了健康知识、团队合作、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更要关注其综合素养的提升,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将体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主题式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理念的应用价值
新时期背景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跨学科理念的应用意义,也强调了不同学科中都应该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宏观而言,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用跨学科理念,有下述几个方面的意义。
其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跨学科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将体育活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跨学科主题教学强调团队合作,通过小组竞赛、团队项目等形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和解决冲突,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学生需要自我管理,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时间,设定目标并努力达成,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实施路径
(一)与小学数学学科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与数学学科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体育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通过接力赛跑来教授学生关于时间和速度的计算,或者利用跳绳活动来讲解简单的数学序列和计数;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上的空间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几何图形的探索,如通过排球网来认识平行线和垂直线,或者通过足球场的布局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在实施这些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体育活动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既自然又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如在进行篮球投篮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计算投篮成功率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投篮数据来计算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运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软件,来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技能,还能增强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体育与数学学科的有机融合。
(二)与小学音乐学科相结合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与音乐学科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韵律操或舞蹈,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指导学生的动作,使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锻炼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来调节体育课的氛围,如在热身和放松环节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状态和恢复平静。
在实施这些跨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精心选择音乐材料,确保音乐与体育活动的结合既自然又富有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游戏,如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做出相应的体育动作,或者在接力赛跑中使用不同节奏的音乐来引导学生调整跑步速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技能,还能增强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实现体育与音乐学科的有机融合。
(三)与小学美术学科相结合
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和创造美,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色彩丰富的体育游戏,通过不同颜色的标志物来区分运动区域,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色彩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艺术创作,如在进行户外活动时,让学生用自然材料制作艺术品,或者在体育课上进行绘画创作,记录运动瞬间的美好。
在此期间,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确保体育活动与美术知识的结合既自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美术知识,如在进行田径比赛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通过色彩和图案设计来提高运动员的辨识度和团队凝聚力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运动场景来设计和应用。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绘画软件和视频编辑工具,来记录和展示学生的运动表现,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技能,还能增强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体育与美术学科的有机融合。
(四)与劳动教育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劳动课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体育学科一样,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够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两门课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展现出独特性、多样性和相互关联性的特点。与体育课程相比,劳动课程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它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通过将劳动课程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我们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更多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活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良好品质,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独立和自信。
例如,种植植物、制作手工艺品、学习基本的家务劳动可供应用和主题选择,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照顾植物、如何制作物品,还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如种植植物的项目中,学生可以亲自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制作手工艺品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手工技能,如编织、剪纸、制作小饰品等,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结语:
综上,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教学中落实跨学科融合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小学教育体系的学科整体性,且促进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培养出有综合素质和融汇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想要真正意义上推进跨学科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科的基本特征,选择灵活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这样的奇偶学理念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对于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发展有关键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董鹏,于素梅.基于核心素养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厘定,设计程序与推进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1):56-63.
[2]詹泽慧,季瑜,赖雨彤.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如何开展:基本思路与操作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1):49-58.
[3]徐畅.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跨学科教学探索——以《朱棣文跟我游太仓》为例[J].青少年体育,2023(11):109-110.
[4]于素梅,陈蔚.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多维特征,设计逻辑与实践指引[J].体育学刊,2022(6):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