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玉桂

兰州市第十七中学 730084

摘要

微视频可以精简、凝练地展现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有帮助。文章采用了实验法,研究了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得出了微视频确实有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作用,随后,又提出了应用微视频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希望可以给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微视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效果

正文


微视频是一种依托信息技术与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具,将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现代教育事业信息化改革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可以使用微视频将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及某项技能的具体操作步骤凝聚在十分钟的时间内,既能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本课学习重点,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思考应用策略是有必要的。

1关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1.1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选用了实验法,在某初中七年级设置了两个平行班级,一组设置为实验班,一组设置为对照班,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形式,而实验班使用了微视频教学。整个实验持续一个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结束后,通过单元考核验证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采用了正式访谈法与学生沟通,收集了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反馈与建议。

1.2研究结论

本次实验教学课程为甘肃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物联网世界”单元教学,在单元教学结束后的测验中,实验班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们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也与认知也相对更强。对本次实验的研究结论作出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2.1提高了学生兴趣

实验过程中,教师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了过程评价与表现性评价,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活动参与度明显较高。实验后的学生访谈反馈中也提到,很喜欢在课上观看微视频,相比于传统的文本加板书的教学模式,微视频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微视频中有本课的重难点知识,也便于记笔记和课后复习。

1.2.2丰富了教学资源

在本次实验中,教师制作微视频时借鉴了互联网平台上的教育资源。除课本知识以外,还引入了许多课外资源,用于丰富学生的见解。学生们表示,这种教学形式非常新颖,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1.2.3做到了学练结合

实验组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内容后,便对知识以及物联网传感技术和物联网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掌握基础的操作步骤。之后,教师立即组织了课堂练习环节,学生们的表现良好,课后,学生们也表示,对本课教学的印象极深,基本掌握了单元核心知识点,在看到生活中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案例时,也能识别出来。

1.2.4打破了时空限制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同,引入微视频后,学生们在课后也可以随时登录线上学习平台,反复观看教师上传的微视频内容。而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复习知识。在访谈反馈中学生提到,这种学习方式既新颖又自由,学习体验非常好。

2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在课前阶段的应用

2.1.1整合教育资源

教师应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并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完成微视频的制作。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寻找适用于本课的教育资源,或观看其他优秀教师上传到网络平台中的课件,将其作为借鉴参考,完成本课的教学设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时,绝不可以照搬,而是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征、实际学习需求等进行调整,才能确保微视频的有效性。

2.1.2制作微视频

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必须要了解微视频的短小型特征。一般来说,在一节课中使用的微视频总长不应超过十分钟。微视频中可以放入课前导入资源,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重难点知识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重要技能操作步骤或演示视频,便于学生反复观看,掌握技术的操作及应用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上述内容要放在短短的十分钟视频中,所以教师还需要认真考虑这些内容在视频中的占比。如课堂导入应短而精,重难点知识或思维导图应点明主题,突出微视频的精炼特征,重要技能或操作步骤的演示部分应详细、具体,确保学生看后能完全掌握。

2.1.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本课应学习的重要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本课重要内容,制作预习微视频,在课前直接推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例如,甘肃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数据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前,教师便提前制作了与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提前学习了“数据世界”、数据的基础价值以及数据的简要管理方式。

2.2在课中阶段的应用

首先,教师必须要结合教材分析本课的课型,在不同的课型中,微视频的应用方式是不同的。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这一节理论课时,教师便可以直接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学习,自主提炼其中的重要信息,完成理论学习即可。另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微视频的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分析、讲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如教师在本课的微视频中,录入了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对应事件的简介,但却并未直接说明事件内容。在播放到这里时,教师便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开展针对性的讲解,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活动,让学生猜测在这一时间节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又给计算机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其次,边看边练、边学边做。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通过微视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模仿视频中的操作方式完成实践与自主练习,继而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实现一边学、一边练、一边用。例如,在学习《浏览器的基本操作》时,教师在微视频中录制了自己操作浏览器的全过程,在课上完成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后,为学生播放了微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随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总结,绘制出浏览器基本操作的“说明书”,并要求学生依照本组的研究成果完成实践操作。

最后,拓展知识点。微视频可以整合课外资源,可以为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这是对课上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也能够让学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例如《探秘动画世界》这一课的教学中,除了课上的基本知识点以外,教师还在微视频中插入了一小段目前最常见的动画制作流程。动画片本身便对初中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微视频中展示了这一段动画制作流程后,学生对本单元后续的学习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课堂氛围高涨,教学效率也大幅度上涨。

2.3在课后阶段的应用

在课后阶段的应用可以从作业入手。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具有一定实践性质的作业,让学生在微视频的帮助下完成知识巩固,实现知识迁移,正确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作业的具体要求、部分重难点任务的操作步骤等内容制作成微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在做作业时观看、学习。通过观看微视频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另外,微视频在上传至线上平台后是永久存在的,这意味着学生在任何时间想要重温本课的重要知识,都可以直接观看微视频完成复习;在需要使用某项知识和技能时,便可以先看对应的微视频,再进行实践,达到边看、边练、边学、边用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用实验法结合教学实践,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应用效果的探究,并得出了微视频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有切实的帮助这一成果。研究认为,微视频生动形象、精简凝练的特征,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之后,从课前、课中与课后这三个层次分析了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通过微视频的应用,促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继而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慧.探究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试题与研究,2022,(20):149-150.

[2]樊明.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22,(23):146-147.

[3]孙丽屏.探究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教育教学探究网络论坛论文集(一)[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572-573.

[4]朱恋.浅谈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2,(09):131-134.

[5]汤长江.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1,(12):93-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