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专题教学
正文
引言: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作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如何深入挖掘新疆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意义
(一)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对于促进民族交流融合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深远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将通过系统的学习,逐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能够认识到,尽管各民族在语言、服饰、饮食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共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上,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种对文化共性和差异的认识,将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更加珍视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此外,通过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学生们也有机会打破民族隔阂,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学会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不同民族的同学和朋友,从而推动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支撑,通过这一专题的深入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入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历史传统,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这种学习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更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研究,学生们还能够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构建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三)推动文化润疆工作
通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究,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可以接触到不同民族的历史传承、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感受到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同时,学生们也能认识到文化润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实践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润疆的实践中,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不同民族的同学一起分享各自的文化特色;参与艺术展示,通过舞蹈、音乐、绘画等形式展示新疆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为新疆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难点
(一)民族文化知识深广度的把握
民族文化本身就涵盖了历史、传统、习俗等多个层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精准地选取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新疆拥有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然而,这种多样性也为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既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又要避免内容过于琐碎或重复。此外,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民族文化知识虽然丰富多彩,但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脉络和逻辑框架,以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然而,由于民族文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较大,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其完整地呈现出来。
(二)专题教学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在新疆这样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与语文学科的结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疆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然而,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和认同民族文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一方面,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新疆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元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让学生在品味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新疆的地理、历史等知识,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一项既重要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面临一些难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学生年龄、阅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首先,从学生的年龄角度来看,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还在逐步构建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难以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其次,大多数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和家庭的小圈子里,缺乏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深入交流的机会,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了解和体验的机会,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也难以产生强烈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三、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
在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新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教师需深入研究新疆的民族文化,从历史、传统、艺术等多个维度出发,将其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讲述新疆民族英雄的故事,如锡伯族西迁的坚韧不拔、维吾尔族抗击外敌的英勇无畏,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文学作品,如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哈萨克族的《英雄史诗》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新疆民族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搜集新疆各地的民族风情图片、传统艺术表演视频等,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些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新疆的壮美风光、多彩文化和独特民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与新疆民族文化相关的情境,如模拟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庆典、哈萨克族的毡房生活等。也可以设计一些与新疆民族文化相关的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收集资料、编写民族文化小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讲授有关新疆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思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注重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有关新疆民族文化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民族博物馆或历史遗迹。在博物馆里,学生可以亲眼看到民族文化的珍贵文物,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民族节日或特殊纪念日,开展民族文化主题班会或民族文化节等活动。在班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知识,进行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或者展示自己制作的民族文化手工艺品;在民族文化节上,学生可以欣赏到各种民族歌舞表演,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创作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或故事,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受;或者学生可以编排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戏剧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结语:
总之,通过对初中语文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学策略的探讨,能够发现培养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也有助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贡献力量。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继续深化对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研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麻国庆,关凯,施爱东,等.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笔谈一)[J].西北民族研究, 2020(2):13.
[2] 邓颖.语文教学中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J].时代人物, 2022(28):0162-0164.
[3] 张志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现代汉语教学路径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35(3):66-71.
[4] 刘凝陈静琳.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 2022(17):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