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浅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源

甘肃兰州七里河安西路小学 730030

摘要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尝试改进、创新现有的音乐课程设计模式、方法、机制、流程,在授课环节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师应当选对音乐教材,同时创新课程设计,实施常态化教学、音乐创新教学,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现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应当组织多元化项目,打造多元化课程,带领学生进行持续学习,使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变革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线上教学平台快速崛起,音乐教学将不再受到传统实体课堂的限制,学生能够获取更加广泛的资源,进行广泛学习。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平台可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音乐水平,制定出差异化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帮助学生进行灵活学习互联网媒体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资源信息,比如结合音频视频,对音乐篇章进行深入讲解,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在线合作表演在新时期也广泛吸引全球爱好者以及学生参与互动学习探索,可增强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对音乐课程的授课机制进行了改善优化,结合各种辅助工具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和效率因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形式策略机制流程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教师对现有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带领学生对音乐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一)选对音乐教材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环节需要选对教学材料,具体来说,网络环境给予了老师更多可选择的空间,但是相关材料如果与当前课程教学标准不适配那么会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受到影响同时部分材料所展现出的价值观思想观可能不符合学生的理解认知,教师在网络空间环境中虽然具备更多的选择权,但是也需要在授课环节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材料来组织授课活动,相关材料充分遵循当前政治生态文明环境,能够满足国家所倡导的政治文艺观,具备积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避免相关音乐教材以及线上资源给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在选取相关教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从音乐审美表达创新等多个角度出发,选取具备代表性的音乐篇章同时还需要与课程教材内容相契合,从而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高效课程学习

(二)创新课程设计

信息化互联网环境对音乐课程的设计方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音乐教学在互动媒体的支持下更加具备交互性、融合性,体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植入更多互动元素,结合具备趣味性挑战性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与伙伴老师进行良性交流沟通教师在音乐教材中需要设置更多创意灵活的元素,激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茉莉花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篇章中的语言美学规律进行梳理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植入节拍游戏,让学生根据曲风曲调,通过音乐软件将整篇创作节奏曲调展现出来同时也可在线上让学生分成男女两队进行合唱表演,从而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创新课程设计尽可能在开放的音乐环境中打造灵活互动的空间,学生在线上进行有效交流,突破实体课堂在地域空间时间方面受到的限制

(三)常态化教学

常态化教学在培养学生某一思维能力素质方面具备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在学生习惯培养意识培养等多个领域发挥出显著的功效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涉及大量意识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性培养指标,比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但是,单独依靠课堂上的审美教学欣赏课堂来组织审美活动,那么学生必然会陷入局限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接受审美元素的熏陶感染影响对生活中的美学规律进行持续探究,从而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维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课后家庭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接触到音乐审美元素,学生进行审美学习只是局限于现有的课堂环境,但是课堂时间空间以及材料受限,学生的审美思维还得不到发展

在此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可组织常态化的审美教育,利用短视频资料微课,借助自媒体平台,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审美学习学生在日常休闲娱乐时,通过刷短视频进行审美学习,而相关短视频中所描绘的片段较为精简,内容较为简洁,比如可从音乐故事背景音乐创作内涵,以及音乐中某一片段的美学规律作为教学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供学生进行常态化的审美学习学生在吃饭玩耍时可观看短视频或者在排队等候期间也能够抽出时间来学习相关美学元素,从而使学生在审美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持续不断积累总结学习,养成良好的审美探索习惯,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总体来说,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可组织多元化的审美活动,结合常态化的审美教育,利用短视频资料互联网平台拓宽审美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提高教学质量

(四)音乐创新

音乐创作表达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不仅需要进行音乐欣赏,还需要进行创意表演而通过线上媒体平台以及智能软件工具,可为学生提供创意表达空间和环境。例如,教师可利用5GVR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虚拟的音乐会现场学生在环境中将扮演表演者,在舞台上进行音乐展示,而其他同学则可作为观众在观众席观看表演在真实直观的环境中,学生可享受创作表演的整个过程其他同学也能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音乐会震撼的场景结合此类虚拟仿真系统,可带领学生在表演学习创作学习过程中获取到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触,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五)跟踪点评

带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需要做到对其精准指导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功底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养存在一定的出入,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也会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之上,音乐教师也需要实施跟踪点评,为后续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个性化教学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的实践应用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个性化授课活动主要是将学生的各项信息进行反馈整理,在后续教学设计课程开发以及个性化辅导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帮助而教师可利用互联网工具来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例如音乐教师可借助线上测评,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成长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也可结合线上评价工具融合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如社会评价学生互动评价家长评价,准确掌握学生的音乐能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对症下药教师也可通过互联网工具及时记录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包含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聆听的音乐篇章,所接触的远程教育课程,从而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水平高低,在后续教学改善优化活动中能够对各项资源工具进行灵活选用,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水平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注意事项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当做到有效取舍首先信息化工具进一步改变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大部分教师融合了混合式教育模式,开辟了线上教学通道。但是部分教师却对线上教学的依赖程度过大,在教学活动中对线上以及线下教学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划分,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教师应当明确一个核心指标,即线上教学是作为音乐课程补充拓展研学以及个性化指导的部分而线下实体课堂教学作为整体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技巧的关键阵地音乐教师应当在遵循线下教学需求的情况下,灵活组织线上教学活动,参照线下教学的标准引进线上资源,从而才可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尽可能做到返璞归真,减少对数字化工具的依赖程度,比如组织更多音乐实践活动,结合合唱表演以及现场才艺展示等项目,还原音乐教学原本的味道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环节,音乐教师创新信息化互联网教学方法同时植入多元化的课程项目,带领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入全面学习,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能力素质的成长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小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经验浅谈[J].中国新通信, 2022, 24(8):3.

[2]殷若玲."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09-27].

[3]蒙登富."互联网+"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J].电脑乐园, 2019(1):1.

[4]张艳萍.立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学与小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提高的分析[J].北方音乐, 2019, 39(9):2.DOI:CNKI:SUN:BYYY.0.2019-09-0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