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出发——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文思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枫桥实验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11)

摘要

幼儿教学作为儿童从家庭迈向学校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聚焦于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有效融入生活教育,并探讨了其实践意义与方法。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育应根植于生活,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效果,本文旨在为幼教工作者提供创新的教学策略以及实用的操作指南,推动幼儿教育持续进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实际工作带来必要帮助。


关键词

兴趣;生活教育;幼儿教学

正文


幼儿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起点,更是儿童心理、社交与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这一特殊的教学时期,幼儿教师需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此背景下尤为重要,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在幼儿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有助于儿童更快适应学校环境,全面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一、“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能极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期是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最为旺盛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一切未知,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为幼儿提供了熟悉且亲切的学习环境,更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远比传统课堂教学更能点燃幼儿学习热情,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

(二)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生活经验

“生活教育”能显著增强幼儿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对幼儿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实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巩固并深化理论知识,帮助幼儿积累宝贵的生活经验。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学习社交礼仪等生活实践活动,幼儿能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新知识,提升自我管理与社交能力,这种实践经验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促进全面发展,塑造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生活教育涉及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幼儿能获得全方位感官刺激与认知发展。全面的学习经历有助于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交与身体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更能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出具备高度综合素质的未来之星。

二、“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生活教育”理念理解不足

当前,不少幼儿教师在理解以及实践“生活教育”理念时,仍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或许将生活教育简化为对日常生活中基础知识的传授,却未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对理念理解的片面性,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难以触及生活教育核心,阻碍生活教育与幼儿日常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教学资源与生活教育脱节

生活教育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丰富且贴切的教学资源,现实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在教学资源的配备上存在明显短板,一些幼儿园缺乏与生活教育紧密相关的教具、材料与设备,导致教师难以在课堂上营造出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更新迭代速度未能跟上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活教育的实时性与实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家长参与度低,缺乏家园共育意识

幼儿教育中,家长的参与协作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许多家长对于与幼儿园共同推进生活教育的认识仍然不足部分家长可能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认为教育责任主要应由学校承担,忽视自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意识的缺乏,限制生活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深入推广,阻碍家园之间形成有效教育合力,影响幼儿全面发展。

三、“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的主要路径

(一)激发幼儿体验生活的兴趣

幼儿教育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幼儿的学习动力往往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好奇与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兴趣的引导者与情境的创设者。为实现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必须将更多趣味元素融入教学之中,特别是那些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场景与实例。

以品德教育中的“谦让与分享”为例,这两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交发展与人格形成具有深远影响,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敏锐捕捉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将其作为生动的教学案例。比如,一名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零食或玩具时,教师可及时表扬并以此为契机,向全班幼儿深入阐述分享的意义和乐趣,通过真实、贴近生活的例子,幼儿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在模仿与实践中逐步内化这一品质。生活化教育的应用,使幼儿教学更加符合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与心理需求,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环境差异往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适应压力,生活化教育则能有效缓解这种突兀感,教师可通过模拟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家庭聚餐、公园游玩等,设计富有互动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增强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具有显著效果,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灌输,忽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化教育理念下,幼儿有机会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制作手工、种植植物等,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理解

幼儿教育领域,确保幼儿能深刻理解并有效掌握所学内容,一直是教育者们追求的核心目标。传统教学方法,受限于其固定与单一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充分点燃幼儿求知火花,更遑论引导幼儿深入探索知识的海洋,寻求一种更为高效、生动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方式,就显尤为重要。这一背景下,生活化教学以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幼儿教育领域新宠,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中的丰富元素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幼儿在熟悉且亲切的生活场景中轻松学习,极大提升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以数学逻辑教学为例,对于幼儿来说,这一领域的知识往往显得抽象而难以捉摸,但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巧妙运用,这一难题便能迎刃而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选择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玩具或物品,以此作为教学道具,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帮助幼儿建立起直观生动的数学逻辑概念。

教师可精心布置小型超市模拟环境,邀请幼儿分别扮演顾客与收银员的角色,充满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需要选购自己喜爱的玩具,并计算出所需支付总金额。通过这一过程,能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数字加减的基本概念,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身逻辑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更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与转化。生活化教学的魅力在于其能将复杂知识体系简化为幼儿易于理解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物,通过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紧密结合,教师能引导他们顺畅理解以及掌握知识,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生活化教学还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将学习边界从课堂延伸到幼儿日常生活之中,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更能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感受成长的喜悦与成就感。作为新时代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拥抱生活化教学这一创新理念,为幼儿打造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三)实用教学为幼儿护航

幼儿健康知识教育实践中,为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成效,并引导他们深刻领会健康的价值,教师有必要策划一场以健康安全为主题的讲座,此类讲座能为孩子们展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健康与安全问题,同时揭示忽视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讲座内容应精心设计,涵盖一系列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安全隐患,教师可以探讨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个人卫生习惯不佳等问题,并详细阐述这些问题如何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肥胖、以及各类疾病的发生。通过引入火灾、车祸等意外事故的案例分析,以及讲解常见疾病对健康的长期影响,教师能帮孩子们以直观方式理解健康安全的重要性。为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教师应鼓励他们思考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这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培养和维护健康的生活习惯,激发孩子们对健康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通过个人经验的融入,对这些知识产生深刻理解与感悟。

举例来说,教师可讲述关于小明的故事,小明因不重视个人卫生而患病,这个故事中,小明总是忽视洗手的重要性,经常在玩耍后直接用手抓取食物进食。直到有一天,他因为摄入了细菌污染的食物而患上了严重的腹泻,不仅自己备受折磨,还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孩子们能深刻感受到个人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中,为持续提高幼儿的学习成效,教师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将生活教育灵活地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此种方式,幼儿能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在学习中展现出更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跨越式提升。结合幼儿兴趣与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深化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探索能力,为未来个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需不断探索教学新方法,创新教育理念,以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成长需求,推动幼儿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晨晨.从兴趣出发,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J].读写算,2020(18):40.

[2]侯西连.以兴趣出发——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6):102.

[3]沙日娜. 以兴趣出发——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C]. .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22-3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