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美育美”理念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构建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夏黎

​(苏州市姑苏区金塘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000)

摘要

本文以“以美育美”理念为指导,深入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构建,通过系统分析吴地文化的艺术特色与教育价值,结合幼儿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与发展趋势,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育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有助于提升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更能促进吴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关键词

以美育美;幼儿园美术教育;吴地美育资源;评价体系

正文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以美育美”理念下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吴地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批准编号:2022/JK/02/034/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中,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为启蒙幼儿审美与创造力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吴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美育资源。然而,如何有效整合这些资源,构建符合幼儿成长规律与教育目标的美育评价体系,成为当前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通过深入挖掘吴地美育资源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幼儿教育的实践需求,探索出一套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又具备实践操作性的评价体系,推动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助力幼儿全面成长。

一、“以美育美”理念的内涵及其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以美育美”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美的教育来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对美的追求,更强调了美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和深远影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以美育美”理念的内涵表现为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激发幼儿对美的天然感知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对幼儿心灵深处的触动和启迪,是让幼儿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感受美的无尽可能。

其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上,通过“以美育美”的美术教育,幼儿能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育美”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创造性的体验对于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至关重要。这一理念还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通过引入吴地等地域性美育资源,幼儿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

二、吴地美育资源的独特性和教育价值

(一)依托自然景观,培养幼儿的自然情感与审美能力

吴地的自然景观,如江南水乡、秀美山川,为幼儿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在这些自然元素的熏陶下,幼儿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从而培养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逐渐提升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探寻历史遗迹,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历史意识

吴地众多的历史遗迹,如古老的园林、寺庙、古镇等,是历史的生动写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参观和了解这些历史遗迹,幼儿可以感受到吴地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历史遗迹还能激发幼儿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让幼儿在了解过去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以及珍惜现在。

(三)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传承意识

吴地的民间艺术,如苏州刺绣、无锡泥人等,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这些民间艺术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体验,还能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幼儿可深入了解吴地的文化传统,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意识。

三、基于“以美育美”理念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构建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首要任务是筛选出优质的吴地美育资源,这一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的教育价值、幼儿的认知水平、资源的可利用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评价,筛选出最具教育意义的资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坚实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以幼儿为中心,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认知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吴地的自然景观、民间艺术、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美术教育的主题。例如,利用吴地的水乡风光,设计户外写生课程,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感受美、描绘美;通过引入吴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开设手工制作课程,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教学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结合实地考察、亲子活动、艺术创作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

(二)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吴地美育资源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吴地的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艺术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利用吴地美育资源进行创作活动,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开放性的创作任务,如以吴地水乡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或者以吴地民间故事为灵感进行手工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更能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为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评价体系中还应包含对幼儿学习成果的评估,这种评估不是简单的打分或者评级,而是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他们在审美和创造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为教师提供反馈,指导后续教学调整。

(三)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

吴地美育资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这些资源也为幼儿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创新沃土,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通过精心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

吴地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讲述吴地的历史故事、展示吴地的传统艺术,以及组织幼儿亲身体验吴地的手工艺等活动,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更能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让他们为自己是吴地文化的传承人而自豪。然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在“以美育美”的理念下,更鼓励幼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吴地美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素材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创作任务,引导幼儿运用吴地文化元素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教师可组织幼儿以吴地的传统建筑或自然景观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或让幼儿尝试将吴地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新意的手工作品。

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引导幼儿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反思和讨论,让他们学会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为更有效地评估幼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对幼儿在传统文化理解、尊重与创新实践方面的考核。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分析他们的作品以及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幼儿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指导。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以美育美”理念引领下,教师对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认识到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成长与发展,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这个评价机制不仅仅是对幼儿美术作品的简单评判,更是对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态度、情感、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教师需要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和表达,重视他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这种评价方式让幼儿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探索的精神。

同时也强调个性化评价,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避免用单一标准衡量所有幼儿,而是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为实现多元化评价,还积极引入同伴互评、家长参与等评价方式,同伴互评让幼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不断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家长参与评价则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能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在美术教育中的成长与进步,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同时,也期待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与创造力,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结束语:

基于“以美育美”理念,可以构建了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吴地美育资源的评价体系,丰富了美术教育内容,通过引入吴地文化,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未来将持续优化该体系,探索更多创新实施策略,推动幼儿园美术教育不断进步,诚挚邀请更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参与其中,共同为幼儿的美术教育与全面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俞薇绮.以美育美:依托本土美术资源优化幼儿美术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 39(9):160-162.

[2]崔越男.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艺趣工作室中的""应用[J].教育界, 2023(13):100-102.

[3]何悦.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J].中国新通信,2021,23(01):216-217.

[4]陈缎.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的创设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69-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