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
摘要
关键词
德育;教学探索;心理健康;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有效把握两者融合发展相关的具体内涵和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两者融合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关概念分析
1.1 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是根据心理学的教育方法以及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特点,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大部分的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是采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是咨询部门等方式,来营造相对轻松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并在老师专业化的引导下来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想法和问题,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实现针对性的指导和改善。
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多停留在基础层次的心理辅导,将主要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良好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目的上存在一定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知识的讲解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后者主要是围绕学科内容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多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对于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环节过程中的体验以及主观能动性的激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以更加从容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1.2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意义分析
首先,两者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达到预期效果的表现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内化和消化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应对各种复杂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质。通过能够有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同学和老师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认清自我,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缓解心理存在的各种问题。
其次,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推动良好校园环境的塑造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在校园范围内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并配合各学科和以及班主任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切实实现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能够确保学校范围内各项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实现顺利开展以及推动学生的学科成绩以及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通过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教育的合力,帮助老师能够根据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
再者,两者的融合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帮助老师把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认知等各项要素成长的初步阶段,网络和现实当中存在各种参差不齐的思想观念和信息,需要老师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价值观念的有效判断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积极的三观理念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部分老师在进行推动两者发展环节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结合,缺乏对于实践活动的融合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实现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之间的融合发展并达到教育合理的发展目标,需要老师能够在进行融合发展环节的过程中实现两者在教育内容和实践活动各环节过程中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实际的融合发展环节的过程中,受限于有限的教学时间以及小升初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老师会将主要的教学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融合以及灌输上,缺乏对于在实践活动环节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引导。
其次,部分老师开展的融合策略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主要表现为所采取的融合措施和教学策略仅仅只是直接照搬其他老师成功的案例和方法,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学生在学习环境过程中的过程表现和需求。
三、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具体措施
3.1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理念的融入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成长的初步发展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的融合发展,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在两者融合发展环境过程中驾驶理念和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此来通过具体的班会、晨会、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来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发展。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每周五开展的班会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融入,通过提前收集和整理关于德育有关的动画片或是视频等内容,帮助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和趣味性网上教学资源的共同引导下,更好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知识的理解和理论知识的内化吸收。如开展对于孔融让梨这一经典的故事的解析和相关动画视频的播放。并鼓励学生能够在视频内容播放后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对于该故事当中所学习到的尊敬长辈和爱护家人、学会礼让等习惯和观念的理解。同时需要老师能够结合现实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该品行素养的理解和认知。需要注意的是,需要学生能够在谦让的过程中遵守底线原则。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平衡好分享和礼让他人、保护自我和照顾自身两者之间的平衡。通过鼓励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和讨论,以此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推动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发展。
3.2 家校联动模式的开展
家长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环节的过程中,需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及发挥家庭教育的功效和价值。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融合发展需要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配合老师实现各项教育工作的校外拓展。一方面,需要老师能够通过线下上下学接送和家长会、线上QQ或是微信群等各种渠道,定期分享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家长能够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来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以及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校外拓展活动。另一方面,需要双方能够进一步提高交流的频率以及合作的效率。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合发展的特定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鼓励特定职业的学生家长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配合老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来实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践性。例如在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有关主题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就可以邀请从事警察、消防员等职业的家长能够来校与老师配合开展融合教学活动。
3.3 班级氛围和校园氛围的营造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重视良好班级心理健康教学氛围的营造,以此来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环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一方面,需要各科老师以及班主任能够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环节的过程中,能够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良好的形象的打造,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学生模仿对象以及引导者的功能和价值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能够针对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良好班风的塑造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如通过差生和优等生相互组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定期自我反省来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
其次,需要能够在校园范围内塑造良好的文化和风气。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开展一些关于校园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多个年级接触以及趣味性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实现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思维品质。同时也需要学校方面能够在课间播放关于心理健康和德育有关的内容、走廊或是宣传栏张贴相关的真人真事等内容,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
3.4 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需要学校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教师人才队伍的岗位入职标准以及岗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能够实现稳步提高学校教师人才整体素质。其次,需要能够从学校层面上来推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融合发展。通过建立起完善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方针来推动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无论是在具体的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道德或是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由专业的教师来进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和相关数据的记录和管理。再者,需要加强各学科以及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项培训。通过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的引导、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真实案例的讲解等方式,以此来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融合发展提供一支综合能力全面的教师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理念的融入,家校联动模式的开展,班级氛围和校园氛围的营造,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措施,是本文探索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构建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
[1]冯艳荣.基于德育视野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6):179-181.
[2]郑博文,齐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德育渗透的有效路径探索[J].吉林教育,2024,(21):65-67.
[3]陈蔚.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探讨[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07):76-77.
[4]徐琼.谈如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172-174.
[5]庞茜.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C]//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一).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2023:5.DOI:10.26914/c.cnkihy.2023.083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