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负促高效--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构建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亚楠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253300

摘要

文章旨在对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建设及策略精研进行探究。首先,本文对构建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总结。然后,深入剖析了多样化课堂建设的四个主要策略:开阔思维视野,借助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创设以生为本的课堂新范式;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情境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目的是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以及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充实教学内容层次、融合经典和现代、厚了学生文化底蕴和知识积淀;进行读书分享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扩大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界限。本研究目的在于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思路、新借鉴。


关键词

轻负促高效;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构建研究

正文


引言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打造多样化的课堂就成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本文旨在探索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建设策略,并通过整合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创建以生为本的新型课堂范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构建

建设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是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用一种更开放更多元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多样化课堂,需要多维度[1]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突破教材的限制,多介绍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和实例,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与此同时,还应该重视对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结合经典文学作品以及现代元素,使学生们能够在体验传统文化魅力之余,还能够接触最新思想以及观念。第二,教学方法方面,应摈弃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探索情境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协作中发展。第三,在教学评价中,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既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也注重其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2]

二、基于轻负促高效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构建的策略精研

拓宽思维视野,打造生本课堂新范式

在以轻负促高效理念为基础建构小学语文多元化课堂时,开阔思维视野,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范式成为关键环节。这一策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发展。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学生讲授为主的模式进行改变[3]。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发挥引导者与辅助者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具体落实中,教师可通过引进多元化教学资源与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鲜活案例与画面,或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角色扮演,开阔学生思维视野。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课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图》,并指出图中的信息点,如太阳、放风筝的孩童、河中的鸭子、床(指江边小屋,也指休息的地方)、月亮等,用它来组成一个形象逼真的图画情境来唤醒学生脑海中对古诗的记忆。通过“相关联想”的培养,使学生把图片和古诗内容相联系,梳理“相关联想”思维方式。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一边展示有题诗的画,使学生找到画空白处所题古诗,进而认识“题画诗”这一概念。通过比较与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古诗的内涵,意境及作者的意图。在品读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景物进行细致描写,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通过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的内容。同时教师也可利用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以美化学生语言表达,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古诗意境。当学生对于古诗有所了解后,教师就会组织他们分组讨论。所探讨的主题可包括诗的形象、情感表达、作家创作风格。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有机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和问题,从而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考范围。

融合多元教学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建设过程中,新时代对于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单一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所以把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几种教学法进行有机整合就成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功效的一个关键途径。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对现实或者虚构情景的模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项目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独立的资料收集、分析讨论和展示汇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4]。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通过团队讨论和分工合作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对集体的荣誉感。将这些教学法整合在一起,在丰富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其他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守株待兔》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学活动。同学们分别饰演农夫、兔子等村民,模拟农夫无意中获得一只撞到树根的兔子,然后每天守护着树根等下一只兔子,从而深刻领会课文内容及意蕴。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深化课文内容,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身体动作等强化故事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情感感知能力的发展。项目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独立的资料收集、分析讨论和展示汇报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习《守株待兔》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以“勤劳和机会”为主题的研究课题。同学们要独立搜集有关勤劳,机遇的故事,名言或者现实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理材料、做PPT或者海报,从而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认识和见解。

丰富教学内容层次,厚实学生的知识积淀

在构建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时,充实教学内容层次、厚厚学生知识积淀是促进教学质量和成效提高的必然路径。这不只是要确保教学内容既包括经典又涵盖现代,更要强调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要考虑文化、历史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整合。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认真选择古诗词和寓言故事等经典文学作品,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要具有教育意义、历史典故等等,以深入浅出的解说,带领学生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与变革,将科技环保人际关系等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另外,教师需要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并通过知识网络的建构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进行教学时,可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比如与美术音乐体育相结合,进行主题式学习等,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之中,它加深了人们对于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厚厚了人们的文化底蕴,也为人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例,《清平乐·村居》为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创作的经典词,描写了乡村中一户五口人的生活图景,显示了作者热爱乡村安宁祥和的生活。教师在讲解中,能由浅入深地分析词中意境和感情,带领学生体会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例如,通过描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所描绘的清新而美丽的环境,以及“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所表达的农家和谐生活,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这首词所传达的宁静和美好。与此同时,还可介绍辛弃疾生平及创作背景等,以加深同学们对这部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在解读《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与变迁,将科技、环保、人际关系等现代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能引导学生反思现代社会农村生活发生的变化和科技给农村生活带来的冲击。

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边界

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建设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既能结合理论知识,创设实际情境,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及创新精神,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设计出读书分享会角色扮演创意写作辩论赛等等丰富多彩的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以不同形式、不同挑战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发展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比如读书分享会就能促使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深入体验各种角色,从而提高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通过创意写作,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字表达技巧;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口头沟通技巧。

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例,教师可设计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系列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策划一场名为“双龙洞考察项目”的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探险者。基于课文的描述,他们可以制定一份详尽的探险方案,涵盖了路线的规划、装备的准备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这类活动既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又可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然后,可进行一次角色扮演,由学生单独充当导游与游客。导游需结合课文内容将双龙洞景点特色及历史文化介绍给游人;游客则需提问、建议并与导游交流。这类活动既可以加强学生同理心与社交技能的培养,又可以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课文内容理解与记忆。另外,教师可设计“双龙洞旅游价值论辩”,把同学们分成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认为双龙洞的旅游价值较高,应大力提倡;反方认为,过度开发对双龙洞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应进行保护。学生在辩论中锻炼了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还引发了对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问题的深刻反思。

总结

本论文就小学语文多元化课堂建设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开阔思维视野,是打造多元化课堂的根本,有利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融合多元教学法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及综合应用能力;丰富教学内容层次,可以厚学生知识积淀、强化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思维能力的界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小学语文多样化课堂建设策略对促进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广大教育者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彩霞.大单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路径[J].天津教育, 2024(6):183-185.

[2] 王陆.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探究[J].  2022(4):88-89.

[3] 吴佳音."双减"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3:31-33.

[4] 史鑫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 2024:51-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