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永成

甘肃省卓尼县第一中学747600新人教版

摘要

物理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单纯的理论讲解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知识。为迎合新课标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时应大力推广新理论、新方法。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符合教育2.0的要求,当前及未来都有必要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趋势。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未来教师还需继续这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正文


时代进步的今天,教育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逐步暴露了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在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物理学科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教师带动下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落后,效果不佳。为加快学科教学改革步伐,教师在当前及未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都应该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有助于教学容量的扩充

初中物理涉及知识体系庞大传统教学中教师仅为了教学而教学,直接参考教材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未围绕教材知识点,带领学生挖掘课外内容,教师教学范围狭窄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而信息时代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将教材知识具体化、数字化,还能教材知识点为基准,从网络中寻找更多的相关知识点,逐步扩宽知识范围,使学生课内外知识相串联,学习更多知识,并逐步寻找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1.2 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讲解

与其他很多学科相比,物理学科似乎具有更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单纯依赖死记硬背很难理解、应用知识但是,结合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情况,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他们学习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时无法利用现有知识及自身能力,绝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于直观认识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需要用信息技术的图文结合等方式来呈现内容,向口头讲解,并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同步展示图片、视频,对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刺激,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高效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有助于学习主动性的激发

许多学生因对物理学科存在固有印象,常常存在抵触心理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不够。事实上,物理学科的探究性较强,教师教学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让学生课下自主探究,探究中理解和收获知识但是,一些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时侧重理论讲解,没有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学生的物理探究相对较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可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2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2.1信息技术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大量学科教学经验,为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围绕知识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刺激下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物理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需合理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保持专注。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需正确认识情境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为辅助创设趣味情境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光的直线传播一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第一,上课之初,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向学生展示的反射、折射过程因为视频融入了图片音频内容,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瞬间引起他们的关注,使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光的折射和反射过程。第二视频播完后,教师还需为学生趣味故事。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选择与“光传播”等有关的故事学生带入到故事情境。比如以下小故事:一个探险家进入森林寻找一种珍稀植物,走着走着迷路了之后也很慌,走了很久没有找到出口;他坐下来思考了一会儿,发现可以通过光的反射确定方向。情境中融合了一个趣味性小故事,学生对此故事内容较为感兴趣。第三调动起班级学生的探究欲望后,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光反射现象,使学生在虚拟环境观察、分析。一些物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了以下操作:点击鼠标生成一束光,多次调整光入射角度,观察分析光线的反射、折射情况,总结规律。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可展开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较为有效。

2.2信息技术创建问题,增添学生动力

许多学生面对物理知识点时无从,很难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通过发现问题来寻找解决方法。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使学生不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与教师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综合能力

比如比热容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需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互联网资源和各种教学软件,构建信息化教学条件。上课之初,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视频、图片课件资料,这些资料中不仅包含教材知识点,也涉及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现象,如热水与冷水混合、热水袋保温等小视频,学生在观看课件或者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此后,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详细讲解课件重点介绍物理公式、理论内容,使学生可以用物理学科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分别加热相同量的水,二者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问题驱动下学生可进行思考,一些学生指出:加热温度相同时,油温升高快,因为油的比热容较小。在这些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物体的比热容与什么因素相关?比热容反映了物体的哪种性质?这些问题的难度较大,仅依赖学生很难解答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2.3 信息技术展示实验,加深学生理解

新课标下为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将理论讲解实验探究相结合,围绕知识点为学生设计与之高度关联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验中理解理论,有所收获。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时,因为一些实验操作环境资源等严格要求,不便于在课堂上组织所以,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组织虚拟实验,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来改变实验参数,对比实验结果,得到相对准确和可用的实验结果,对学生将实验过程、结果与理论相结合具有一定的作用。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课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为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虚拟实验,使学生感受实验过程,从虚拟平台学习更多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实验通过多媒体来还原真实的实验场景,学生需在教师的带领下观察屏幕的过程及结果,适当进行一定的操作。上课之初,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真实的物理现象,如电路中灯泡发光、电能转换等常见现象,改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固有印象。接下来教师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实验过程及细节,如连接电路方法、实验所用仪器等。虚拟实验期间学生可通过模拟软件或多媒体演示体会实验过程并在操作的同时屏幕上观看结果。部分学生于虚拟实验中改变了电源的电压值、灯泡的电阻值,这些都是学生探究过程。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作用,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在给出合理化意见,给学生绝对的自主权或者部分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可发动班级学生开始思考和探究,共同来探讨物理知识,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结束语: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时面临一系列困难。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新时代下需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改变物理教学模式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军,何玉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12):257-259.

[2]杨鹏.“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3,25 (24):233-235.

[3]汪志良.浅谈信息教学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优化[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24):86-88.

[4]朱从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12):76-78.

[5]韩淼石.信息技术视域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3,(35):21-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