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
大单元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积极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及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在多措并举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了保障最佳的实施效果,教师需要以学科大概念统整学习资源,以大任务设计落实学习目标,以自主化探究贯穿学习过程。然后依托真实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生能够享受大单元学习的全过程,掌握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对策。
1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单篇和单元教学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属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传统教学既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吸引学生兴趣方面也有所欠缺。而在大单元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教学结合真实生活情境,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现今教学中,教师倾向于使用单篇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单一的,无法将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无法对其进行系统整合,会出现“高中教的初中都教过,初中教的小学都教过”的状况。大单元教学是以大主题或者大概念来统领教学内容,使其成为连贯且具有明显逻辑性的知识点,这是大单元教学在结构上的优势。而对于评价方面,它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教学惯用总结性评价,教师牢牢把握评价大权,让同样作为参与者的学生陷入被动局面,无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大单元教学评价要求树立大评价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大单元评价结构与系统,真正实现以评促学,做到“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现存问题
2.1教学偏离素养目标
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有正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指引,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目前,很多教师的大单元教学理念存在偏差,主要是其教学目标没有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设定,依旧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统三维角度出发。此外,由于大单元教学囊括的语篇较多、跨越的时间幅度较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教学行为偏差、教学内容过度臃肿等问题,加之作业、考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偏离预定目标。
2.2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过于倾向结果、过程性不足、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不全面、缺乏诊断分析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单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指导性。当前一些高中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评价时,多侧重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而相对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然而,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对学习过程的追踪,就难以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成长。教师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观察、讨论、学习笔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以更好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
3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3.1分解关键概念,确立大单元目标
传统教学理念的历史遗留因素导致教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认知比较浅显,教学目标错位、混乱和孤立。有的教师直接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混为一谈,忽略教学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整体的大单元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为了突出重围,教师需要主动调整教学思路,实现以知识内容为本位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位的顺利过渡,在分解关键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大单元目标,确保该目标可落地、可执行。首先,教师需要分解和细化关键概念。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大概念比较抽象和概括,聚合性较为明显,通常以观点、主题、概念的形式呈现。教师需要将其分解为子概念或关键概念,体现大概念的适应性和迁移性,确保关键概念能够聚焦于大单元教学,保障最佳的教学成果。其次,教师需要确立大单元核心目标。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导致学科知识被无限地分解和细化,学生的思路比较混乱。在依托大概念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学科教学的逻辑性更加明显,教师主动贯彻整体化思路,直观展现抽象的语文概念,逐步完善单元内容框架,实现大单元教学的协调统筹。最后,教师需要细化单元教学目标,理性分析大概念和核心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大单元教学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3.2提炼大单元教学主题
在大单元教学开展过程中,主题的提炼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传统的群文阅读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更加强调单元的突出性,进而在教学环节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教学框架,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大单元教学开展起初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研讨,从而提炼出更精确的大单元教学主题。大单元教学主题的提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式:第一,在教材单元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主题提炼;第二,对教材中单元体系进行重构,并寻找具有统摄作用的关键内容,从中提炼主题。在具体开展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提炼方式。
3.3创设单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创设单元情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语文的神奇。例如,教师在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进行教学时,首先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都的秋天和荷塘月色之中。这一直观视觉体验大大刺激了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欲的产生,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讨论等方式,深入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内涵。在《故都的秋》中,学生品味到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氛围的细腻描绘,感受到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在《荷塘月色》中,学生领略到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生动描绘,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把课文中自然描写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美和诗意。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和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与感悟力的发展。
3.4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大单元教学还要积极落实大单元评价。在传统的课堂评价模式下,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评价内容不足、教学主体单一,影响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学生难以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育人要求相背离。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严格遵循新课标的内容与要求,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语文教师要不断细化教学评价标准,进一步展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语文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评价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许多语文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大单元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从一点扩散到整个大单元,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单元学习效果、单元考试成绩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另外,语文教师要丰富评价主体,将原有的单一主体评价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主体评价。不断地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模式,语文教师既能够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的全面评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支持,又能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及时查漏补缺,实现自身学习体系的完善。
结语
总之,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明确单元目标、设计教学主题、创设单元情境以及完善评价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积极推广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兰.核心素养下语文大单元主题式教学[J].文理导航(上旬),2022,(11):40-42.
[2]张燕芳.学习任务群在高中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2,(19):153-156.
[3]张春花.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深度融合探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12):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