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肖璐

于都县站前初级中学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分析了家国情怀在学生形成正确国家观念和良好价值观中的作用;接着从当前家国情怀培育现状出发,揭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本文提出了四项针对性策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的情感引导以及利用爱国教育案例加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悟。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其爱国热情。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培育

正文

 

1.引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个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具备的基本情感。家国情怀的培育,不仅是个人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繁荣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在中学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从个体意识向集体意识过渡的重要节点。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家国情怀的培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双重任务,其中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家国情怀的培育意义、现状及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意义

2.1正确国家观念的形成

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念。这一观念不仅仅体现在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上,还涵盖了对国家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的全面理解与认同。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成就,培养他们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例如,通过学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国家的基本治理体系,还可以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从而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此外,通过案例学习,如抗疫期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的事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力量与责任,进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2.2良好价值观的构建

家国情怀的培育对于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品质。教师在讲解家国情怀时,应当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意识。通过经典爱国主义题材的学习,如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的历程,还能从中汲取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个人价值体系。

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现状

3.1教材内容挖掘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导致家国情怀的教育呈现形式化倾向。许多教师仅停留在教材表面的知识点传授,而未能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国家发展相结合,使得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停留在浅层。

3.2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对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创新。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3.3缺乏生活实际联系

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来实现。然而,在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未能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流于理论,缺乏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

3.4爱国教育案例运用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爱国教育的案例运用不足或不够生动具体,难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感知。许多教师在讲解爱国主义时,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而未能有效结合丰富的历史事件或现代实例,使得家国情怀教育缺乏实际感和时代感。

4.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

4.1挖掘教材内容,探寻爱国元素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中的爱国元素,将其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国家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内容,这些都为家国情怀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及相关法律条文,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内容背后的爱国思想。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民主与法治》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公民的权利义务入手,讨论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进而增强对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在讲授时,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如介绍全国法治先进人物或法治领域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具体案例展示国家在法治建设上的努力和成就,增强学生对国家的信任感与认同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的爱国元素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抗战胜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和不屈精神。这种通过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历史事件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认同,进而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4.2多样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兴趣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应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运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和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精神”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体验他们在国家危难时期做出的英勇选择。这种情景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还能增强他们的代入感和情感认同。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爱国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互动中形成对爱国主义的更深理解。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视频、纪录片等,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习“抗战英雄”时,教师可以播放经典抗战影片片段,展示抗日英雄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爱国英雄在艰难环境中的不屈斗志。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感悟。

4.3联系实际生活,增强情感认知

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体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爱国情怀的内涵,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社区、学校中的经历,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如参加“国庆升旗仪式”、关注冬奥会等,帮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学习中,鼓励他们为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在讲授“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行动,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通过这些具体的生活联系和实践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将家国情怀内化为实际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4.4结合爱国元素,感悟爱国情怀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需巧妙地将爱国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以初中学校为例,学校精心策划了一次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的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不仅详细讲解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还通过展示烈士的遗物、照片以及革命战斗场景的还原,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艰苦环境和烈士们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学生们在倾听和观察中,内心的敬意和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参观结束后,学校紧接着举办了现场作文比赛,鼓励学生们将所感所悟化作文字,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这种将实际参观与写作表达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爱国主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国家的热爱与尊敬。除此之外,学校还开展了主题班会、爱国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学生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教师们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启迪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爱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对爱国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在亲身体验中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认同。这种感悟过程是家国情怀教育的精髓所在,它使学生将抽象的爱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情感体验,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将爱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5.结束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以及组织丰富的爱国主义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继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应承担起这一光荣的教育使命,为培养新时代有担当、有理想的青少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慧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J].江西教育, 2023(3):57-58.

[2] 谢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策略[J].亚太教育, 2024(10).

[3] 钱顺.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思考[J].  2024(3):368-3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