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素材
正文
1.引言
随着语文学科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写作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偏重技巧和格式,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真实感受和表达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生活化素材的引入成为提升写作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生活化素材是指源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环境与感悟的素材,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还让学生能够在接触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生成写作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对空洞文字的机械拼接,而是一种有感而发的自然表达。本论文将深入探讨生活化素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重要性、现状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以帮助更多学生在写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2.生活化素材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2.1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情景或事件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利用生活化素材,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写作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感受与表达的过程。通过鼓励学生以自身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学生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体会身边的世界。例如,在写作一篇关于“我的一天”的作文时,学生可以畅谈自己在校内外的生活感受,这种自由度提升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提升表达能力
生活化素材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达素材和想象空间。通过生活化素材的运用,学生能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主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这种训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在描述生活细节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的描写来传递情感和体验,这对其整体表达能力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2.3培养观察力与创造性
生活化素材强调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这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独特的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周围的人、事、物,他们学会了用心去体验和捕捉瞬间的感受,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在写作上有了素材的积累,更加提升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进而培养起长期的写作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3.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现状
3.1素材运用不充分
在许多学校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教师意识到了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却显得不够系统和到位。一些教师依旧侧重于教材中的范文分析,而对生活化素材的引导仅停留在口头上,使得学生在日常写作中难以形成对生活素材的深刻理解和积累。这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3.2学生观察力欠缺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学生日常学习压力较大,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体验,导致生活感受贫乏,写作素材匮乏。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间接经验,而忽视了亲身经历的重要性。这使得很多学生在面对开放性的写作题目时,常常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境。
3.3教学指导不足
教师对生活化素材的指导往往不够具体和深入,学生对于如何将生活体验转化为写作素材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技巧。这其中既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策略,也包括对学生写作后的反馈和评价机制。在多数情况下,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素材运用范例,学生在素材选择和运用上缺乏参考和借鉴,导致写作实践难以高效进行。
4.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与实践策略
4.1在课堂中以优秀作品为例,深入讲解生活素材应用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利用优秀作品深入讲解生活化素材的应用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策略。通过经典作品的实例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晰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再通过写作形成完整的作品。以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写作为例,学生需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挖掘写作线索,掌握新闻写作中“关注事实、展现观点”的要领。
在这个单元中,教师可以选用一篇优秀新闻报道作为示范,让学生分析文章如何通过对生活事件的细致描写展现新闻价值。例如,某次本地举办的校园足球比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赛事准备、参赛人员、赛场气氛等方面进行素材收集,并分析这些素材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起到支撑作用。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能让学生理解优秀作品是如何将生活素材组织成文,也能激发他们在写作中尝试去捕捉生活的原生魅力。
例如,教师以一篇关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作文作为讨论对象。文章通过对志愿者活动现场气氛、活动组织者及参与者的专注神情的细致描写,展示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个人感悟。教师结合这篇文章讲解了优秀新闻作品如何通过真实细节来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以及在构思和素材选择上的注意事项。教师指出,在新闻写作中,不仅要呈现事实,还要传达出新闻事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这样的重点使学生理解素材运用的关键所在。
4.2引导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美,从细节中提取生活素材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是培养其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习写作传记时,学生需要借助对人物的细致观察,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和生活细节,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人物魅力,这也正是生活化素材的重要来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关于传记写作的学习,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传记写作中捕捉人物特质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著名传记作品如《牛顿传》作为阅读材料,带领学生探讨传记中如何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和成就。例如,牛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勤勉和对科学的执着,这些特质通过传记作者的描绘,令人信服且生动。学生在研读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平凡的生活细节如何通过描述成为令人印象深刻的素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寻找生活中的人物”为主题的素材收集活动。学生需要在自己生活的街道或社区里找到值得记录的人物,例如一位每天悉心照料小区花园的老人,通过与他交流,了解背后的感人故事。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以及其他不易察觉的细节,这些特质将是丰富传记内容的关键。例如,学生在一次观察任务中关注到了社区图书馆的一位管理员。管理员耐心地帮助每一位读者挑选合适的书籍,并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帮助。这位学生记录了管理员微笑着接待每个来访者、为孩子们讲解故事的场景,并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到他工作背后的故事和动力。在传记写作中,学生将这些细致观察转化为文字,生动地刻画了这位管理员的形象,作品获得了教师的赞赏。
4.3养成良好的情感记录习惯,不断写出真情实感作品
写作的动人之处在于其真情实感,为此,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情感记录习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策略。在学习描写景物时,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要求学生以生动细腻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观,通过真情实感的抒发,为作品注入生命力。这不仅需要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还应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撰写观察日记,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些记录不仅是获取素材的宝贵来源,也是提升写作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变化,如一次日出、一场细雨,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景物,并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例如,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户外写生活动中,一位学生选择了一棵在校园角落生长的老树作为观察对象。在日记中,他详细描写了古树苍劲的树干、繁茂的枝叶,以及秋天落叶不经意间覆盖在地面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感动。这位学生被鼓励在每次课外活动后添加新的观察内容,逐步将这些日常观察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景物描写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情感体验,借助口头表达训练提升写作时的思维连贯性,并通过同伴间的反馈相互启发。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
5.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在课堂上示范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鼓励情感记录,教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这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了作文成绩,更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积极的态度。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生活化素材不仅是写作的源泉,更是学生获得成长和幸福的重要载体。通过写作与生活的结合,教师不仅在培养出色的写作者,更是在塑造理解自我和世界的思考者。期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意识到生活化素材的价值,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实践,使学生真正受益于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傅王琼.浅谈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教学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7(1).
[2] 曹翔华.生活化素材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 8(23):57-59.DOI:10.3969/j.issn.2096-224X.2023.23.017.
[3] 吴建阳.生活化素材融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选刊, 2023(34):0010-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