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净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薛扶集小学 274900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这些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上。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正文


一、引言

在探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挑战与策略时,我们不得不首先正视其深远的意义与紧迫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然而,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古诗词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占比虽逐年提升,但学生对其的兴趣与理解程度却并未同步增长。这一现象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古诗词教学问题的深层分析

2.1 教材编排挑战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编排面临平衡历史传承与学生兴趣的挑战。教材常选经典名篇,但这些作品与学生生活距离大,导致兴趣低和理解难。例如,人教版教材中古诗词覆盖多个历史时期,但部分篇目因年代久远,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对小学生陌生,难以引起共鸣。专家提出“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词魅力。例如,讲解《春晓》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景象,引导学生想象置身其中,深刻体会诗人情感。此外,教材编排应增强时代关联性,加入反映现代生活和抒发爱国情怀的现代诗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总之,古诗词编排需创新优化,尊重历史传承,关注学生需求,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时代关联性增强,让古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2.2 教学方法局限性

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方法局限性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传统教学侧重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情感共鸣和审美能力培养。调研显示,超过70%教师采用“讲解-背诵-默写”模式,这种填鸭式教学难以激发兴趣,无法引导深入理解古诗词深层意蕴。例如,教授《静夜思》时,仅讲解背诵难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采用情境教学法能更好激发情感共鸣,加深理解。教学方法局限性还体现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限制学习潜力和教学效果。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束缚,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探索多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支持。

三、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3.1 教材优化,增强时代关联性

为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材需与时俱进,融合现代生活、科技、文化等元素,贴近学生实际,激发兴趣。优化教材包括选取与现代价值观契合的诗词,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直观呈现诗词内容,以及将诗词与流行音乐、影视等现代艺术形式结合,拓宽学生文化视野。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诗词,促进古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构建历史场景或情感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魅力。互动式教学,如诗词接龙、飞花令等游戏,提升学生记忆力和兴趣。跨学科教学方法,如结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丰富学生艺术体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创新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领悟文化精髓。

四、未来古诗词教学的展望

4.1 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明确,古诗词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国际视野的培养。这一趋势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古诗词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力求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时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工具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据教育部统计,全国超过80%的小学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诗人的创作环境,增强学习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古诗词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场景和文化传承。

4.2 培养全球化视野下的诗词素养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小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下的诗词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精髓,还需引导他们将诗词之美与全球文化相联结,形成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例如,通过引入国外文学作品中与古诗词意境相似的片段,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自然描写与王维山水诗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表达的共通与差异。据一项国际教育研究显示,跨文化比较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约85%的参与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更深的文化理解。

为了具体实践,教师可以设计“诗词外交”项目,鼓励学生选取一首古诗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VR技术)创作一段视频,向国际友人介绍该诗词的背景、意境及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诗词作为文化桥梁的作用。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言:“诗是心灵的护照,让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共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舞台上自信地展示中华诗词的魅力,同时也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的瑰宝。

4.3 持续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

在古诗词教学的持续探索与突破中,持续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据一项针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调研显示,超过70%的学生表示,他们更希望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多媒体等新颖方式学习古诗词,而非单一的背诵和讲解。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持续优化教学方法的紧迫性。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例,近年来,许多学校尝试将古诗词融入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诗词之美。例如,某小学将李白的《静夜思》改编为音乐剧,学生们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持续优化教材也是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教材编写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入新的古诗词作品,同时增强教材的时代关联性。例如,可以选取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古诗词,或者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的教材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五、结论

在深入探索与突破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的挑战与策略后,我们不难发现,持续优化与创新是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一结论不仅基于对当前教学现状的深刻剖析,更融合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前瞻视角。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占比逐年提升,这一趋势凸显了古诗词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实现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突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优化教材为例,我们可借鉴情境教学法的理念,通过增强古诗词的时代关联性,使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例如,在教授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代城市夜晚的静谧景象,引导学生将古人与今人的情感共鸣相联系,从而加深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国内外已有诸多成功案例值得借鉴。如美国某小学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围绕古诗词主题设计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国内一些学校也尝试将古诗词融入日常生活,如通过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大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提升诗词素养。

展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古诗词教学将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我们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探索、不断进步。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通过比较文学、跨文化交流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词艺术,从而拓宽视野、增进理解。

总之,持续优化与创新是提升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晶晶.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编分析[J]. 求知导刊, 2023, (27): 32-34.

[2]孙浩楠. 小学语文古诗词意象及其教学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3]王红霞.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审美价值、特征及培养路径[J]. 语文教学通讯, 2023, (12): 35-37.

[4]周一贯. 夜眠中的心境与诗境——赏析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一个“锚点”[J]. 小学语文教师, 2022, (03): 11-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