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正文
一、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不仅涵盖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全球视野和地方感知,以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这不仅包括对地理事实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对地理概念、原理和过程的掌握。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并在不同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此外,核心素养还涉及到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对地理信息进行批判性分析。
地理核心素养还强调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和环境,理解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负责任的决策。
二、 设计思路
在设计《地球上的大气》这一高中地理教学单元时,采取了一种整合性的教学思路,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探索和深入理解。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相结合。通过课前调研,学生被鼓励去观察和记录他们周围环境中的大气现象,如天气变化、空气质量等。这种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建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而且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为课堂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在课堂上,创设了与大气相关的主题情境,如模拟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或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在这些情境中,本研究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这种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通过此类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大气科学的奥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有逻辑、有层次的知识结构。同时,设计了高阶思维任务,如案例分析、辩论赛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大气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以强化他们的深层认知。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实现。例如,学生可以扮演气象学家,预测并解释即将到来的风暴;或者作为环保志愿者,设计减少空气污染的社区活动。在进行这些应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大气科学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以及他们在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方面可能存在的困难。在未来的课堂上需要提供更多的引导和支持,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应该计划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和互动工具,以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本研究还发现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前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未来将尝试引入更多元的评价方法,如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如此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提供更全面的反馈,还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
三、 教学过程
1. 生活情景切入,完成课前调研
在该阶段,教学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课前调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与大气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学生可以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观察并记录雾霾、风向等自然现象,或者调查当地空气质量指数。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与课程内容的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课前调研的结果将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 创设主题情境,设计探究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将创设与大气相关的主题情境,如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或者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在这些情境中,教师设计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例如,学生可以探讨“为什么城市比周边农村地区更热?”或“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全球粮食生产?”等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大气科学的奥秘,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 构建知识体系,提升高阶思维
在学生对大气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探究后,教师将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一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有逻辑、有层次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将设计高阶思维任务,如案例分析、辩论赛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该教学设计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大气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4. 情境迁移应用,强化深层认知
教师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以强化他们的深层认知。本阶段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实现。例如,学生可以扮演气象学家,预测并解释即将到来的风暴;或者作为环保志愿者,设计减少空气污染的社区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加深对大气科学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将更加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我也会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理学者。这次教学实践虽然充满挑战,但它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将这些视为成长和进步的基石。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坚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借助“探究问题链”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河流与沙丘》为例. 沈海燕.地理教学,2017(16)
[2]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设计——以“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为例. 李春红;杨利娜.地理教学,20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