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淑敏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新平旺第一小学校037000

摘要

研通过具体的问题调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读教材即相关文献,梳理教材中有关“一体化”的内容,确定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评”一体化的目标,系统地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小学习作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在实践中探究小学习作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途径与策略。4、结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文献,从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建立互动评价机制。


关键词

习作;教学;课题,方法

正文


    引言:习作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多元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促使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平等,促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创新。

一、在群文阅读中建构习作方法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发展方面的具体目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以"为手段,让学生掌握习作要素、习作方法策略,从选题立意、结构构思、情节设置、语言表达等多个角度掌握习作的方法技能。

1.建立读写关联,教授习作策略。

读与写之间是有机统一之整体,阅读为习作提供了宝贡的主题、系材与力法,在单元习作过程中,不要将阅读板块与习作板块割裂开来,而是要建立彼此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尤其是要让阅读来指导习作训练,让课文阅读成为提升学生习作技能的最好例子"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以习作策略为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课文也以习作表达为目标指向,通过具体的阅读课文来渗透习作表达方法。《形形色色的人》这一习作教学,必须回归本单元的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习作策略。通过回归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段落,来学习怎样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如何选择典型性的材料来增强表达效果,从而在读写关联中让学生掌握习作策略。

2.开展习作指导,突出要素应用。

习作教学中,教师"教”的另一个重点是习作指导。在单元习作的教学指导中,教师主要聚焦于两方面:一是启发。《形形色色的人》,是一个很开放的标题,话题太大反而会让学生陷入“选择困难"。教师通过举例,如“默默无闻的马路清洁工、风雨无阻的交通警察、身怀绝技的晨练老大爷、身边的同学、老师等等,有没有谁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让你感触很深的事情?"通过教师的提示,开阔学生习作思维,选择适当的“人”作为写作对象。二是引导。在习作指导中教师最为关键的是将本习作单元的习作要素给学生强化,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指导中,教师着重强调:习作中请运用好本单元所学的人物描写基本方法来具体地表现人物特征,要求:在选材上做到典型性和多角度,在习作手法上要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通过教师的习作指导的要求强调,学生在习作中都会有意识地用好单元习作策略。

二、“学”:在学习交流中提升习作思维

习作教学要致力于学生习作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授人以鱼”,从课文、习作例文、学生范文等生动鲜活的材料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最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标。

1.利用习作范文,赏析习作技巧。创作从学习和模仿开始,通过好的习作的赏读,启发学生的习作思维,学习课文、例文和优秀范文中的好的写法,不仅知道这些句子、段落写得好不好,而且要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何更好等等,这样对学生自己习作思维的提升大有裨益。在《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阅读和学习习作例文,看看例文哪里写得好,是怎样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通过对例文的欣赏学习,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是我自己写,会如何写?小作者的作文好在哪里,对我有什么启示?从而在阅读中思考、学习和提升。

2.利用交流平台,思考习作方法。

学习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习作教学要让学生进行习作心得、感悟、个性化理解的分享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发展与提高。习作单元有意识地编排了“交流平台”这个学习板块,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习作进行师生的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发展习作思维,获得习作理解和启发。在《形形色色的人》的“交流平台",教师提出交流“议题”:“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大家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体现人物特点和形象,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个核心问题直接触及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大家对怎样将人物形象写具体有了较好的方法认知,对习作的方法策略的理解也更为深入。

三、“评”-在习作评议中学会审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习作教学中体现在具备审美眼光来审视习作的作品,知道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如何能够更好,等等,从而不断地加工、修改、完善和提高,写出更好的作品,将习作训练的知识要素灵活驾驭。

1.师评:侧重于习作要素的应用评价。教师的评价是习作评价的主体,单元习作的教学评价不能以习作质量本身作为最重要依据进行评价,更需要侧重于习作中是否有按照单元习作要素进行实践应用。《形形色色的人》这篇习作,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为单元习作要素,这是本习作训练的核心“议题”与习作要素,因此单元习作的教学评价应该有所侧重,突出习作要素在习作过程中具体应用的评价。

2.共读: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共读赏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在评改完学生的习作之后,从中挑选出一两篇精彩的范文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通过一起阅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好的作品是如何将单元习作要素用好、用出彩的。在《形形色色的人》的习作中,学生整体上都能做到有意识地运用好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来具体地表现所写的人的特点,教师通过共读范文赏析作品,学生能学习和借鉴好的习作方法,收获习作心得。

3.自改:结合习作评价修改完善提高。习作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评价本身,而是让学生通过评价获得启发,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老师的点评以及学习他人优秀习作受到的启发,来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习作,对习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自评自改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与反思的过程,教师在学生的习作评价中要有意识地提出具体的、有指导意义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知道如何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子,通过“教”,让学生掌握习作表达技巧策略,内化为学生的习作技能;通过“学",习得并创新地应用单元习作方法,提升习作思维;通过“评",了解学生习作掌握情况,欣赏好的作品,修改完善习作。在教、学、评过程中学好单元习作教学内容,掌握单元习作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让学生在习作中学会审美鉴赏和创造,从而让习作教学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桥梁。

   参考文献:

   [1]陈晓静.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9):48-49.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3.09.008.

[2]赵文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品位·经典,2023,(16):166-1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