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研究——初中地理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雪玲

温泉县哈日布呼中学 833505

摘要

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类积极品质,挖掘潜在力量。本文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策略,通过构建积极课堂氛围、实施正向激励、培养积极心态等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初中生地理学习质量与效率。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教学问题,丰富地理教学理论,为积极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提供补充。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课堂教学;初中地理

正文


引言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心理学分支,强调研究人类的美德和潜能,关注个人幸福感和积极情绪的培养。鉴于初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发展实际的双重需要,本文旨在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实践研究验证其对学生学习态度、自信心及教学效果的积极影响,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构建积极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构建积极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心理学强调通过创造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动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互动式的课堂活动以及鼓励性的评价反馈,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精神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象,如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秘。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如何确定地球的大小?”等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其次,设计互动式的课堂活动,如“地球拼图游戏”。教师可以将地球仪上的各大洲、大洋等地理要素切割成小块,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拼图比赛。在拼图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地球仪,了解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和形状。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地球知识问答”环节,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此外,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反馈,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例如,当学生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表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肯定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鼓励性的评价反馈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1]。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对于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

二、实施正向激励,增强学习自信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实施正向激励是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策略。正向激励强调通过正面鼓励、肯定与认可,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效能感。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以及设立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实施正向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以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为例:首先,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亚洲地理知识竞赛”,通过抢答、必答等形式,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比赛中巩固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知识点。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小奖品或荣誉证书作为奖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竞赛中设置团队合作环节,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其次,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进度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例如,对于在地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地理知识的奥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档案袋等工具,记录学生的学习历程和成长点滴,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变化,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挑战。此外,设立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除了传统的物质奖励外,教师还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奖励方式[2]。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亚洲地理小博士”荣誉称号,对于在地理学习中表现突出、知识掌握扎实的学生进行表彰,并给予他们更多展示自我、分享经验的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地理主题班会或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和价值。这些奖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积极心态,应对学习挑战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培养积极心态对于初中生应对地理学习中的挑战至关重要。积极心态不仅有助于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还能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韧性,使他们在面对学习难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勇于探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地理探险家的故事、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学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中的挑战,从而在挑战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首先,通过讲述地理探险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学习“中国的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国著名地理探险家如徐霞客、李四光等人的生平事迹和探险经历,讲述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探索中国的自然奥秘。这些故事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意识到面对学习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多么重要。其次,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积极心态。在学习“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挑战性学习任务,如“模拟气候预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气候知识,预测未来一周内某个地区的气温变化。这项任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这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勇于尝试、不怕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预测。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积极应对挑战的心态。此外,引导学生建立成长型思维,学会从挑战中成长。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可以引入成长型思维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是成长的契机[3]。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复杂的地理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不要轻言放弃,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分享一些成功应对学习挑战的例子,如其他学生如何克服学习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和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信心和学习效率。未来,教育者应继续深化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构建积极、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包晗.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反思[J].电脑乐园,2019,4(03):59-59.

[2]曾璐.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1,(04):00072-00072+74.

[3]蔡祖发.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18,(20):65-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