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正文
引言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与阅读能力有限,在语文阅读中难免会存在困难。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进而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能最大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一)培养学生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和交流的基础。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习词汇的运用、语法的结构以及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而获得语言技能的提升。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比如,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阅读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致力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1】。例如,在阅读故事类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因此,教师应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阅读情境,丰富阅读体验
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略显不足,在语文阅读中难免会出现阅读体会不够深刻的问题。因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特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辅助学生阅读,让他们有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场景、人物、事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2】。例如,在阅读《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影音资料,这样便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课文中对大潮的宏伟景象的描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感受。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例如,在阅读《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陶罐与铁罐,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寓意。
(二)开展小组讨论,拓展阅读思维
很多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时都会存在思维定势,对于文本的解读过于片面。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思维交互的过程中,迸发出更多创意想法,从而对文本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以便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3】。同时,教师还得要明确每个小组的组长和组员的职责,确保小组讨论的有序进行。然后,教师需要根据阅读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和讨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在阅读《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雾天去借箭?”“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等,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拓展阅读思维。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得要密切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外,教师也可以适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从而提升小组讨论的质量。
(三)采取读写结合,提升语言技能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取读写结合策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选取课文中的一些优美段落或句式,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在阅读《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的句式,描写自己熟悉的景物,如“校园的花真美啊,美得仿佛那是一片绚丽的彩霞”。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其次,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类文章后,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特点,续写故事的结局【4】。例如,在阅读《狐狸和乌鸦》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当乌鸦再次遇到狐狸后会发生哪些故事,并在保证故事情节合理的情况下进行续写,借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与创新思维。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深化阅读理解。而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文中人物的评价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而在写读后感时,教师还得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够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
(四)注重文化拓展,培养文化素养
阅读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发挥出阅读优势,助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要注重对阅读内容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化的魅力。文化背景介绍可以包括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文章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例如,在阅读《静夜思》时,教师就可以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是在李白漂泊他乡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教师还可以介绍古代中国人的思乡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如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民间故事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当中。例如,在阅读《嫦娥奔月》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了解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阅读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高效的语文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更能够促进他们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采用创设阅读情境、开展小组讨论、采取读写结合、注重文化拓展等教学方法,实现对阅读教学的创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实现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4,(10):65.
[2]部先兴.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与方法[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5):25-27.
[3]毛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课外语文,2018,(35):95-96.
[4]李秀焕.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J].考试周刊,2014,(4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