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悦纳 从“融”而行——我的融合教学主张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真真

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七幼儿园 362121

摘要

学前融合教育注重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强调借助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所有儿童(特需需要儿童、普通儿童)提供适宜教育。但实际教学中多数幼儿园普通教师面对特需儿童教育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笔者在长期融合教育中体会到,幼儿园教师需要真心悦纳特需儿童,积极学习并正确运用特教理论与教学技能,遵循爱在悦纳,从“融”而行的教学主张,将心融、时融、思融、行融的教学原则融入教学各个环节,从而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成效。


关键词

学前融合教育;悦纳;融合教学主张

正文


由教育部、发改委、民政部等众多部门制定的十四五”特需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对当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将积极发展学前特需教育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等作为重点目标[1]。学前融合教育已成为现阶段特需教育领域发展的趋势,大量特需儿童受到这一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益处。通过开展学前融合教育,一方面能更好地提升特需儿童社会融合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普通儿童包容差异、理解他人的意识,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所有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只是花期略有不同,需要我们保持耐心等待花开,在特需儿童教育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艰辛。笔者通过学习相关学前融合教育典型案例,并整理自身长期融合教学经验,总结了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主张。

一、融合教学主张内涵

    教学主张,对其定义是幼儿园教师进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持续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思考过程和切身体验中,总结而成体现个人特色的见解与思想。笔者在长期幼儿园融合教学实践中,根据自身所接触的特需儿童和特需儿童家长情况,总结提出了爱在悦纳“融”而行的教学主张。这一教学主张的具体内涵如下:其中“爱在悦纳”表示幼儿园教师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主动接纳和理解特需儿童,掌握特需儿童自身的潜力和不足,对特需儿童的缺陷之美应保持欣赏态度,对特需儿童个性化发展以及生命给予足够尊重。“从融而行”,则表示学前融合教育中让特需儿童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融合教育,促进特儿童融入普通班级中,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总而言之,学前融合教育在特需儿童个人成长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二、融合教学主张的主要内容

笔者提出爱在悦纳“融”而行的教学主张,其中又涵盖心融、时融、思融、行融四个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1.心融

融合教学主张的“心融”,也就是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工作中始终遵循“儿童就是儿童、所有儿童都能学习”的理念,保持爱心,对特需儿童树立永不放弃的决心[2]。幼儿园教师应该主动和幼儿之间构建起亲密的关系,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以心交心。同时幼儿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积极创造出理解、包容、尊重、平等、信赖的关系和教学氛围[3]。总而言之,幼儿教师通过倾听,可以获得信任,通过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悦纳。关系构建对特需儿童学习及发展有关键影响,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和特需幼儿及其家长构建良好关系,主动、深入了解幼儿个体情况,从而为后续融合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思融

融合教学主张的“思融”,主要指幼儿园教师应该对特需儿童有全面深入的了解,用心观察幼儿,借助各种专业教学理论和知识分析特需儿童各种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了解其实际需要,有的放矢进行融合教学工作。幼儿园教师在思考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白描式观察策略,不将任何主观因素掺杂其中,客观描述特需儿童所展现的行为。分析幼儿为何不喜好这项活动,为什么喜欢进行其他活动[4]。其次,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深入思考特需儿童最近发展区,为特需儿童制定个体化训练计划,根据特需儿童实际情况制定短期与长期计划,将其融入幼儿园每日活动中。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将制定的目标进行落实,在幼儿园每日生活中给予幼儿怎样支持?如何有效促进特需儿童发展,如何有效调动特需儿童行为转变。除此之外,在完成每日教学活动后教师还应积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回忆特需儿童在教学过程的表现,分析所采取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后续该如何进行调整优化[5]

3.行融

    融合教学主张的“行融”,也就是需要为特需儿童提供适宜性教育。特需儿童所呈现的每一种行为其背后都存在特需原因,幼儿园教师若想提高融合教育成效,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幼儿行为背后形成原因。只有教师对儿童有足够了解程度,才可实现因材施教,落实适宜性教育目标[6]。具体来看,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给予特需儿童足够的爱,更要从实际行动出发,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幼儿园教师需主动学习特需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特需教育教学技能。面对特需儿童相关行为问题时可以正确进行处理,日常教学中及时为特需儿童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7]。同时幼儿园教师还需要根据特需儿童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个人训练以及班级融合计划,推动其有效地落实。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好对特需儿童教学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定期对特需儿童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为其制定个人化成长档案,记录成长和表现。另外,幼儿园教师应该对特需儿童家长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引导家长参与特需儿童教学中,达到家园同育的目的。

4.时融

融合教学主张的“时融”,主要指幼儿园一日的生活都是课程,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抓住幼儿在园一天的学习生活时间,积极进行各种融合教育。比如幼儿园每天安排的各种生活环节,均设置了相对固定的时间和规则,在此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幼儿生活意识,培养相应的生活习惯。同时在幼儿园每日游戏中,教师应该主动发现儿童自身兴趣爱好,喜欢一起玩耍的伙伴,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合理社会性教育[8]。除此之外,在幼儿园每日集体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各种简单的学习规则,帮助幼儿逐步树立基本学习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快速推进与落实,极大程度消除了特需儿童和普通儿童以往所存在的教育隔阂,让更多特需儿童享受到应有的平等教育权利。幼儿园教师对于特需儿童的生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提出爱在悦纳“融”而行的教学主张,为学前融合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借鉴,为特需儿童制定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让特需儿童更好地融入班级,也为今后生活与步入社会夯实基础。

 

该研究为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科研项目应用“典型案例”引领幼儿教师融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朱敬,黄丽静. 学前融合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表征、冲突与重塑[J]. 现代教育管理,2024(8):56-66.

[2]邓猛,叶婷,张玲,. 学前融合教育推进的国际经验及中国策略[J]. 现代教育管理,2024(8):43-55.

[3]吴甜甜,李文辉. 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24,44(4):31-34.

[4]王兵杰,蔡蕾.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学前融合教育园本培训体系[J]. 现代特需教育,2024(5):11-13.

[5]王兵杰,蔡蕾. 基于ABI理念的学前融合教育策略探索[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4,40(7):106-108.

[6]徐春华,李书平. 创新保教康一站式服务体系,推进学前融合教育普惠高质量发展[J]. 现代特需教育,2024(7):64-65.

[7]陆瑞敬,姜连根,王雪莹. 共融、共进、共享:探索以市级特校为主导的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J]. 现代特需教育,2024(9):67-71.

[8]张玲,邓猛.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行动理路[J]. 学前教育研究,2023(8):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