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环衔接”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撬动科学素质的提升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孔德伟

泰州市周山河初级中学

摘要

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需要教师从实验教学入手,因为实验是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所以导致高效课堂构建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积极性较低,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为了达到构建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目的,下面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简要阐述“五环衔接”下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究以“五环衔接”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撬动科学素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五环衔接

正文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在教学方式上积极进行创新,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让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和科学探究精神,这样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和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促进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想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以“五环衔接”理念开展生物实验单元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生物知识,观察生物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构建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学推动教学改革,为初中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一、“五环衔接”下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的作用

“五环衔接”教学模式,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过程,通过“定向自学、合作研学、展示激学、精讲领学、反馈固学”五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作为助学者,给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构建学习的平台,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调整教学,并且鼓励和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五环衔接”理念运用到初中生物实验单元教学中,有着重要得到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学习生物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和锻炼,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实验当中学习生物知识,使整个班级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实验探究能力是每一个初中学生未来发展和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通过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就可以得到提升,使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可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以“五环衔接”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撬动科学素质的有效策略

构建单元教学目标创新课堂导入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正确分析学习主线内容,让学生对单元教学框架有着清晰的认知,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框架,从而推动初中生物单元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路,聚焦大概念视角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并基于大概念明确学生的单元学习目标与任务,以此来为后续的教学进行铺垫[1]。例如,在《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影子游戏”,调动课堂热度,马上追问或者指导质疑“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新奇的课堂开场白最容易引领孩子们进入课堂佳境新奇的实物刺激使课堂开场白栩栩如生,学生思维进入动感活跃状态,能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兴致高涨地直击知识要点,为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整合单元知识,拓展实验空间

生物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其基本知识点之间有着一定的互通关系,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类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整体记忆能力发展。同时,教师应聚焦大概念树立整体教学意识,注重单元知识的整合发展,让单元教学更有依据,更好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不断地推动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成长[2]例如,在《光沿直线传播》教学过程中,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光在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中如何传播?学生经历初步的实验探究,教师继续追问“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思考和反思,进而继续探究:光在不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中如何传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拓展实验空间。

合作研学,

五环衔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学习过程。“五环衔接”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展示和评价,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出发点,又以反馈固学为落脚点,形成了高效闭环。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表达、倾听,在小组内展示主学习的收获,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和修正对新知的认知。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巡视、观察小组交流,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把握学情,发现共性问题,对薄弱小组给予指导,学生通过组内分享、交流,进一步拓宽、加深、内化有关知识,掌握技能与方法,锻炼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3]例如,在《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开展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理性科学的思维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在生活化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从生活教育的角度入手,将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生产的素材与资源融入生物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把握生物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协调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与稳定进阶生物学学习品质。此外,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化对新知识的认知的作用。学生的展示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扫清疑点,而教师则需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展示,把握学情,抓住矛盾点、易混点、错误点、创新点等,并通过提问、追问、点拨、矫正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提炼讲解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提炼讲解,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关键点,要结合学生展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学生则通过整理、分析、加工、升华,建构起知识的基本框架,内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此外,课堂调控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学生减负,生物学科知识点繁多,知识点的累积掌握会难倒很多学生,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给学生减压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减负增效式”教学模式结合生物实验学科特点,倡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用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可利用闲暇时间开辟第二课堂,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风格。

反馈固学进一步巩固知识

反馈固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测评,教师通过观察、指导、评价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则通过分层堂检,深化新知,迁移运用,展示评价。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实验设计和评价工作。在实验设计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验表现和成果,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进步。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取得进步。通过综合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进一步拓展学习,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反馈固学的练习题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训练,以达到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发展高级思维的目的。通过反馈固学来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准确掌握“薄弱”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以及基础性较强的学科,教师要将“五环衔接”理念运用到实验单元教学中,结合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模式,并聚焦大概念助力学生全面了解生物知识。大概念与单元教学模式的结合,为传统的生物课程注入了全新的生机,推动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荆洪花.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创建高效课堂的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31-33.

[2]徐文娟.浅谈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1):15-17.

[3]周初霞,王红梅.以“五环衔接”生物学实验单元教学撬动科学素质的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4,25(04):37-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