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力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单元整合;学力提升;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小数乘法
正文
在2022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上提出: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以此为基础,教师应当探索小学数学单元课程之间的关系,探索单元整合的教学策略。学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力水平。本文是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为例,探索基于学历提升的目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学力提升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及关系
(一)学力提升的内涵
学力提升是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要求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1]。
(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的教学体系。强调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学力提升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
学力提升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学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将分散在单元各处的知识点有机整合起来,能更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更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力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养等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确定不够完善
在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目标确定存在着不够完善的问题。比如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让学生体会数学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整合不够深入
在以往的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但整合的深度还不够。比如有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的断层,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整体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2]。
(三)教学活动设计不够丰富
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虽设计了一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但是活动的形式通常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多样。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兴趣不佳、学习积极性较弱等问题,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方式不够科学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通常基于学习成果实施单一评价。最近虽然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但是评价的标准还不够科学合理。有些评价方式的操作性还不够强,评价的主体较为单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不够高。
三、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基于学力提升的背景,更好实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先要全面分析课程的主题内容,将不同的知识内容有机整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确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为例,教师通过全面分析本单元主题内容,整合相关知识,基于基本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上: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上:引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逐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还要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的教学体系。教师需要全面分析教材主题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准备丰富多样的实物与数字教学资源。
例如,教师通过分析“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可以明确主要包括这些内容:一位小数乘整数,两位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三个小数相乘,小数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比如教师可以将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也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引入关于购物、记账等生活问题。
(三)设计阶段教学活动
教师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分阶段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先是第一阶段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高效导入新课。然后是第二阶段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指导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接着是第三阶段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探究成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和布置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与技能,并及时进行反馈与纠正[3]。最后是第四阶段的实践操作和应用拓展,教师引入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应用题。
例如,教师基于“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单元,教师根据课程主题内容,利用提前准备的数字资源,运用智慧平台先播放超市购物的视频、展示商品价格标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可以高效导入课程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计算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题目,如3.2×4,0.8×21,0.55×64,25.6×0.9,7.2×0.3,3.14×0.8,0.48×0.06等,发现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即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在学生掌握一位小数乘整数、两位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探究三位小数相乘、小数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等,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最后分组进行展现。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入课后作业,以此检测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情况,并实施相应的指导与总结。教师还可以整合教材中的应用题,引入或创设实际生活问题,如“超市购物”“家庭账单”等,以此组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计算商品的总价和找零等问题。在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意识。
(四)实施科学教学评价
教师还要综合课堂教学过程与成果,实施科学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情况,推动评价内容丰富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此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发挥评价的多方面价值[4]。
例如,针对小数乘法的单元教学,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教师综合课堂提问、作业情况、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情况,实施总结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力水平。教师要结合单元主题内容,通过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综合教学评价,以此能够提高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以此能通过单元整合,达到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有“备”无患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子林.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18(26):3.
[2]莫友娟.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教育界, 2021(034):31-32.
[3]蔡伶俐.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 2022(10):20-22.
[4]朱萍.论基于学力提升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 2021(028):102-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