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明臣

高唐县琉璃寺镇中心小学 山东聊城 252864

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为中心”理念也成为当下教育发展新趋势,基于学生差异展开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自然也受到了不少的关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也能促使全体学生一同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以此来促使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提升及发展。鉴于此,本文也就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展开了实践分析,希望借此来确保分层教学价值得以发挥。


关键词

学生差异;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数学教学难度,分层教学则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主张在教学课堂上结合学生学情、能力差异进行合理分层,然后再基于学生分层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指导,以此来达到一个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教学的效果,从而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分层教学可谓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而展开的有效教学策略,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需求,从而突破小学数学教学困境,确保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可是,究竟要如何基于学生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教学呢?对于此,笔者也展开了如下反思:

一、 科学评估基础,明确学生个体差异

    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在开展时,科学评估基础可谓是分层教学前提,数学教师需要借由科学、全面的评估工具来对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及学习风格等多方面差异进行评估,这样就能准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然后才能为后续合理分层打好基础[1]。在此期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较为专业的评估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合理观察,然你再基于观察结果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合理评估。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在分层教学之前,即可先了解学生数学基础情况及学习能力,利用诊断性测试来评估学生对于百分数基础概念的了解及认识,这样才能为学生后续合理分层打好基础,有效确保分层教学合理开展。需要注意,考虑到学生个体动态变化特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估与诊断时,不能完全不变,还需要定期对学生分层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分层教学合理性及有效性。

二、 合理划分层次,精心设计教学

    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形成有效认知之首,小学数学教师自然要结合学生学习特点、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差异情况,来将班级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划分,然后再结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来精心设计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提升分层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本就需要学生从学生视角出发来合理划分层次,这也是分层教学得以有序推进的关键,所以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期间,一定要立足于学生学情评估结果来进行合理的分层,此后再聚焦数学教学目标来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教学计划及安排,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分层教学效果。还是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在对学生数学学情展开全面评估之后,即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层次指的是那些数学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层次则指的是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可是却离不开额外指导的学生;C层次学生则是学习基础薄弱,需要教师重点辅导的学生。另外,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之后,教师即可针对分层情况设计不同教学规划,如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教学计划的同时,为学生安排一些挑战性、拓展性的内容,像是一些较为复杂的利率计算、百分比增减等实际问题,这样就能促使A层次学生得到拓展提升;对于B层次学生则可以安排他们学习一些基础巩固知识,并且设计一些难度中等的练习题,亦或者是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百分数应用题,如增长率计算、折扣计算等,这样就能深化学生对于百分数知识的理解;对于班级C层次学生则可以将教学重点集中在百分数概念、计算方法上,以此来切实巩固学生新课基础,从而有效促使班级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教学计划下得到提升与进步[2]

三、 实施分层教学,强化学生学习体验

    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在开展时,课堂分层可谓是该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应用的关键,更是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体验,有效增进学生数学认知的方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及目标,还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分层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分层指导下建构相应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分层教学效果。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针对学生分层情况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如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即可在导入环节借由多媒体情境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情境中,让学生在售货员、购物者角色扮演中亲自体验混合运算,这样就能强化学生对于混合运算技巧的把握。而对于A、B层次学生教师则可以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究竟什么样的算式才是混合算式?两个算式怎样混合在一起才是混合运算?请试着总结归纳混合运算规律及技巧……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分层指导下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从而真正有效基于学生差异高效开展分层教学,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3]

四、 设计分层练习,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同样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是教学有效延续,也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一环。为此,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来为其设计出分层练习题,借由这一方式来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在课堂练习中巩固所学、锻炼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从而真正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以“混合运算”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即可针对学生分层情况来设计出分层练习,以此来有效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分层练习引导下有所提升。如对于A层次学生,教师即可设计一些拓展型练习题:“已知小明有28本课外书,小红同学的课外书数量则是小明同学的一半,小黄同学的课外书相较于小红同学又要多4本,请问小黄同学的课外书一共有多少本?”而对于B层次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提升类型的练习题:“萧红妈妈在超市买了一条打折裙子,单价为50,此后还买了一双鞋,单价为45,她一共交了100元,收银员需要找零多少?”而对于C层次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基础巩固型的练习题:“16+11-6=?体育老师先购置了一条长度为40m 的绳子,剪断了15m、3m分别用于集体跳绳与个人跳绳,这条绳子的长度还剩多少?”这样不同层次学生就能在相应层次层次练习题实践中有所提升及进步,从而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层教学效果[4]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与当下教育领域所提倡的教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十分契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诊断,结合学生差异情况做好合理的分层,此后再借由分层教学指导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有效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优化数学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及成长。

【参考文献】

[1]陶思雨.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求知导刊,2023,(36):83-85.

[2]胡建.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策略[J].小学生(上旬刊),2023,(03):31-33.

[3]陈志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讨[J].教育界,2021,(43):52-54.

[4]董立娜.基于学生差异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01):178-1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