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渗透路径
正文
引文: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学生打好认知基础、积累一定知识经验、掌握多项知识技能,才能在初中数学以及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才可以将数学思想发扬光大,积极传承数学文化,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助益,可以使学生德才兼备,在学生未来发展中也会有更多机会。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点分析
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大部分学校的资源不足,也没有专业进行德育教育的老师,所以一般由班主任担任本班的德育教育工作,把德育教育通过教学资源渗透给学生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科目领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可以使教学不再那么枯燥,增加课堂上的教学趣味,小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本来就不集中,如果一味的向他们灌输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只会觉得枯燥,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非常不利于课堂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就可以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把生活中的小故事搬到课堂上,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最后再利用教学资源把德育教育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避免了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的说教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防止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阶段,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阶段,各种教育理念都在积极推动,而核心素养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核心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相结合,使其成为一种“核心素养”。
2、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德育的学习,可见,德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把德育与小学数学结合起来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3、德育教育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德育不是单独的,它是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因此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数学和德育分开,以免造成“本末倒置”。需要以此为途径,将德育融入小学数学,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
1、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目前的一些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些应用题往往立足较为宏观的背景,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这些应用题及背后的史料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例题时,可以先借助教材中的插画来进行讲解,并通过编制数学小故事来实现德育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解放军和民族大团结的意义。此外,在为学生讲解“读数”和“写数”相关知识时,可以结合我国地形概况及面积数据等,使学生们对国家领土形成直观认知,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长江、黄河的河流长度等数据,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震撼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民族自豪感。与传统的简单式教学相比,这样的引申教学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发挥教材插画作用来提升教学内容趣味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由此来充分实现德育教育并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也要鼓励学生们独立的思考,慢慢形成端正而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学教师应强化小学生的个人操守,应该布置有趣的练习任务,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在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乐趣后,引领他们更快走上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之路。如此一来,小学数学课堂的德育教育将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来说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小兰同学和小红同学各有一包糖果,但是糖果的数量不知。小兰同学与小红同学分享了8颗糖果,小红同学又送给了小兰同学14颗糖果,最后两个人的糖果数量相同,请问,最开始时是小红同学的糖果多还是小兰同学的糖果多?”,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加入趣味问题的分析中,通过计算,得出答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评价,反思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思考过程,及时改进相关问题,确保所有人均形成十分严谨、十分端正、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3、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可以更好的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创造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有效的理解数学知识,那么数学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当中去。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这篇故事,小学生们应该都不陌生,它主要表达的是要学会关心自己的家人,懂得礼让谦卑,做到兄友弟恭的传统美德。但是这个小故事就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把它利用数学教学传达给学生,比如孔融的父母一共准备了几个梨分给他们兄弟三人,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小改变,这次孔融的父母又买了几个梨,让孔融自己来分,孔融说到:“大哥比我大吃的也最多,我决定给他4个,三弟年纪还小但是需要长身体所以给他2个,剩下的最后一个就是我的。”在改编完故事之后,教师把话题代入数学知识,告诉学生们孔融懂得关爱家人和学会谦让的品德并没有变,但是你们知道孔融父母这次一共买了几个梨吗?学生们表示只要把他们三个的梨相加就可以了,教师此时又说了三弟的两个梨其中一个只吃了一半,这用我们的数学术语怎么表示呢?学生们思考了一下便说:“这个是我们学过的,可以用分数表达。一半就是二分之一。”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渗透了德育教育,还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能够灵活的运用起来。
4、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产生的示范作用,还有教师对于学生严格的要求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有效措施。 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们数学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他们的三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利用自身的形象,如温婉大方、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性格,让学生对老师没有畏惧,在灵活的运用教学手法,把知识传达给他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着影响。
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的着装要朴素大方,说话要更加的清晰明确,具有更强逻辑性,在黑板上的板书书写也需要更加的规范,对于一些成绩存在问题的学生,在进行的辅导工作时也要更加的细致,这样可以使得教师对于学生起到表率的作用,潜移默化的使得学生接受到科学的教育,接受一定的熏陶。学生的示范作用则是在课堂上学生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发言具有突出表现等的一些情况。教师可以用实际案例对同学进行激励,比如一些认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表扬他们,同学树立一个较为优秀的榜样。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努力推进这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融合途径,这对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将会很好地开启智慧之门,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也会更高,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且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文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19(9):160-162.
[2]万若冰.“有心浇花花更艳”: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124-125.
[3]肖明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62,64.
[4]江雅.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7):154.
[5]谭龙.如何在小學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渊(中学版),2019(6):39.
[6]杨敬.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J].天津教育,2022(17):30-32.
[7]邵美琳.立德树人 以德促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2(16):42-44.
[8]南麦草.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0(16):141-142.
[9]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J].求知导刊,2022(20):104-106.DOI:10.14161/j.cnki.qzdk.2022.2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