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激励策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应用
正文
引文:
在目前阶段,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是被家庭、学校推着向前,为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教师要抓住此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恰当地利用激励策略迎合学生心理发展预期。小学生对来自外界的鼓励、褒奖等正面积极影响更加乐于接受,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激励策略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数学学科良好学习与发展。
1、对于激励策略的含义分析
在开展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励策略的运用源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点,教育心理学表示,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激励能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除去激励策略运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来源于教师、家长及他人的要求,学生参与学习也似乎来自于他人使自己学习这种理解。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运用激励策略,则能使学生瞬时转变学习动机,转变为为了获得奖励而自发主动学习。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激励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由他人要求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获得相应奖励,可以说,教学中运用激励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面促进作用。
2、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激励策略能使学生数学学习与思考变被动为主动,学生为了获得来自教师的激励,会开动自己的脑筋,全面调动思维能力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激励策略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当学生自己或他人因为良好的课堂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激励,能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激励方式,都能使学生沉浸在快乐的氛围当中,使数学课堂呈现一种积极向上、无比欢乐的状态。通过激励策略的应用,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被激励的学生除了自身数学学习更加自信,驱使自己今后更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对其他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也是良好的示范,因此要重视发挥榜样的积极作用,能够达成重要的教育目标。除此以外,激励策略的应用还有利于提高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普遍是以数字运算或图形形状认识知识点,然而小学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有一定局限性,导致学生在學习数学课程过程中进度缓慢。教师针对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活动,可以以激励策略鼓舞学生,有利于帮助小学学生突破数学学习中的障碍,从而增强自己数学学习自信心,并提高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3、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教师要重视语言和物质激励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践行激励策略应注重语言与物质激励的相结合,使学生在语言激励下更加明确数学学习目标,使教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进而提高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物质激励下,能够切实品尝成功的喜悦,物质奖励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满足,相应的物质奖励在学生面前是对其学习表现的肯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激励为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与思考中。
例如:以《除法》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教授学生除法基本运算规则,再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互动思考进行相关除法应用运算,提问:涛涛家里有200只兔子,请帮助涛涛设计隔断类兔笼,让每格兔笼中的兔子数相同。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那么学生思考笼子数便是从2-9,再以200分别进行除法运算,从而得出结果。通过本题建立学生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与评价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以及迅速、准确的运算,值得同学们共同学习。再结合实际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或组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包括奖励学习用品、奖卡等,从而实现激励策略下学生数学学习更高效。
3.2、教师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内心极度渴望被认可的时期,但外界一些环境很容易影响到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强,很容易使教师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行为作出批评,这种反差,会让学生的意志力更消沉,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为此,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传递给学生一些激励的信号,会有效维护他们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小组探究,以自学方式找出求梯形面积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发现有的学生因为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找出了很多种计算方法,比如将梯形分割成三角形与矩形,然后将这几部分面积和加到一起;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按照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梯形面积等,而有的学生仍找不出方法,没有头绪,教师先表扬找出方法的同学,对仍没有找出方法的同学进行激励,为了不挫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不去与其他同学比较,可以这样引导“有的同学找到了一些方法,还有没有同学能够找出更简单的方法呢?”然后在黑板上给出适当提示,比如画出一个三角形,这时没有找到方法的学生中马上有学生想到“将一边的三角形转移到另一边,这样两个三角形在互补下形成一个矩形,求矩形面积即可,因为图形移动,不会改变前后面积。”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马上对这名学生的发言表示赞赏,并告诉他虽然想得慢了些,但想出的方法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简单的,告诉其他同学继续努力,还有很多方法等着大家“解锁”,通过教师耐心的引导、善意的提示以及肯定的赞许,可以营造非常友好的激励氛围,让学生不再有紧张与压迫感,以更轻松、自然的状态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更快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激发学习潜力。
3.2、对学生的激励要有针对性和效用,杜绝激励滥用
在开展小学教学数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实施激励策略,教师应使激励策略运用更具针对性,发挥激励的积极效用,而不是频繁使用激励策略,这样会造成对学生正面积极刺激的减弱,学生一旦对教师频繁的激励失去兴趣,无疑是一种有效教育手段的浪费。
例如:教师在经开站《可能性》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掷色子,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筛子六面数字都有出现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在学生活动中进行激励,如谁掷出6,那么老师奖励一根棒棒糖。开始学生还会因为6的掷出而兴奋,但学生后来发现,掷出6也不是难事,便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实施激励策略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使学生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等内容,需要经历一番思考、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得到,而不是轻而易举便获得激励,如此才能发挥激励策略的教育优势。
3.2、教师要重视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非常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评价中融入适当的激励,会让学生信心倍增,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评价体系优化构建,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以充分发挥激励的实际作用。
例如:在《分数除法》这节课中,依据教学内容与学习情况将评价体系设定出来,从课堂试题训练、课后作业两方面进行学习评价。在教学后,布置课堂训练试题,鼓励、引导学生完成课堂训练任务,完成后给予一定表扬,增强学习自信。然后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应用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解题思路,激励学生勇于尝试,无论完成的怎么样,都对结果表示肯定,以逐步增强自信心,以此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运用科学、合理的激励策略,结合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数学学习需求,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良好地应用激励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小学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小学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伦.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1(10):193—194.
[2]卞爱晖.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浅析激励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8):87—88.
[3]姜秀敏.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价值[J].小学生(中旬刊),2021(9):59.
[4]付青,郭雪峰.数字化教育游戏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成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5]孟亚玲,刘鹂,魏继宗.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我国1999年以来教育游戏研究论文的统计[J].计算机教育,2008(18):134-136.
[6]高映娇.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研究和探索[J].新课程(上),2019(08):29.
[7]匡维莲.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86-187.
[8]奚伟慧.启发互动 赏识激励 延时宽容——小学数学“发生式”教学评价策略[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11):60-62.
[9]冉莲,钟昱.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21,10(39):32-35.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39.008.
[10]董琼.学生如何深度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与教学改进的评价新取向[J].人民教育,2019(Z2):106-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