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物理作为一门旨在引领学生探索与认识世界的核心训练课程,其核心使命在于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并在此基础上,锻造其逻辑思维与科学推理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教师们需在教学的广阔天地中不懈探索与实践,勇于尝试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期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科学热情,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严谨科学思维、坚定自信心以及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足
在中学物理课堂上,教师常借助提问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然而,部分教师的提问策略欠佳,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深入思考即可回答,或问题难度过高,导致学生困惑不解,最终只能放弃。无论难易,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负面情绪,逐渐削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信心[1]。
(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
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未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情况,学生主要依赖听讲和背诵公式,缺乏对物理课程实质的深入探究。此外,课堂中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新课引入时,学生更期待教师通过实验或设置物理情境来导入,但教师往往固守传统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师生难以适应新课标要求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多数物理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仍沿用旧的教学方式,这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物理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包含许多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常遇困难,远非教师所述那般简单,因此多数学生选择放弃。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角色出现混淆,教师认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则认为学习应由教师主导,导致教学和学习难以有机统一。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重塑教育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将课本上的解答方式机械地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是盲目地记录教师讲授的内容,却未能深入理解其内涵,缺乏深层次的思考[2]。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必须转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地位,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也应扮演好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摒弃那些与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方式,重塑教育理念,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锻炼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中的《自由落体》为例,在讲解自由落体的概念及原理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材料,如一枚硬币、一张与硬币相同尺寸的纸条以及若干个纸球。然后,让学生进行三项简单的实验:一是将硬币随纸一起自由落下;二是让两个形状相同的纸球以不同形态落下;三是让纸球与比纸球重量更大的纸张同时落下。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反思和讨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来交流想法。当学生对自由落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再适时地引入自由落体的概念,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强化兴趣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高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推动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过程,致力于营造一个轻松、活泼且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这种创新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被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云霄飞车的精彩视频,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个与麦克斯韦滚动摆相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亲自操作实验设备,观察并深入思考实验中动能与势能的变化。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现象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物理定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建直观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课程因其高度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学生在面对这些高度抽象和逻辑严密的物理概念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把握。因此,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成为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教师需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与图片资源,资源可来源于网络资源库、教育类网站或专业的教学平台,通过精心筛选和整理,将资源融入教学设计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以高一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与航天》章节为例,由于学生对引力概念的接触尚浅,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深入理解其原理。因此,教师可从网络资源中精选行星运动的录像与照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星球的运动规律,初步感知引力的存在。随后,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系统阐述引力概念,并详细讲解引力原理。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多媒体展示的星球运行现象紧密结合,教师可深化学生对引力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理念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的高中物理教学新体系。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具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荣.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4(6):56-56.
[2] 文秀霞.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构建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15):89-91.
[3] 柳文慧.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丝路视野, 2023:98-100.
作者简介:马鹏 1986.03 男 宁夏同心 回族 大学本科 一级教师 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中心小学 研究方向: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