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主题意义 思维品质培养 英语读写教学实践
正文
一、背景
过去十年来,中国已经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近年来,以核心竞争力发展为基础的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版)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首次出现在英语课程标准被确定为一个重要的核心能力,学生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发展和提高其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同时,英语阅读与写作是英语教学中占比较大,因此,如何在英语教育,尤其是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读写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促进学生英语的有效学习和应用,是教师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 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现状分析
笔者就主题意义引领下英语读写结合的思维品质培养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行动研究。在第一轮研究中,课题组通过阅读测试了解研究对象的英语阅读的成绩水平,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的英语学习活动,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并通过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其对英语的有效学习与应用。第一轮教学实践后,对学生进行了访谈、阅读测试以了解学生反馈及本轮教学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调整教学设计、改正问题后开始第二轮研究,最后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测试并填写问卷。
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学生思维品质的情况不容乐观,逻辑思维比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表现好,创新性思维表现最差;(2)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阅读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品质;(3)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生英语阅读成绩有提升作用,尤其是对考查思维品质方面的阅读题型的提升较为显著,一定程度上表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思考与措施
(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有层次的英语读写学习活动
首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设计有层次的英语读写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培养思维能力。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英语读写教学时,应秉承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通过将读写各类活动与学习活动观中学习活动的思维层级相结合,按学习活动观的逻辑顺序推进教学活动,有序有层次地培养学生三类思维能力,以提升其思维品质。具体结合如下:
有效培养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集合 | ||
英语学习活动观层级 | 思维品质层级 | 教学活动 |
学习理解类 | 逻辑思维 | 总结文章的段落和全文的主旨大意; 辨析文本体裁; 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 剖析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解构文章结构等 |
应用实践类 | 逻辑思维 | 复述;每日演讲报告 |
应用实践类 | 批判性思维 | 预测文本内容的发展; 推断上下文的隐含含义; 猜测单词和单词的语义; 采访;访谈等 |
迁移创新类 | 批判性思维 | 评估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对人们的想法进行判断; 通过批评来寻求创新; 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等 |
迁移创新类 | 创新思维 | 头脑风暴; 读后续写训练; 海报设计; 绘制文本连环画或插图; 思维导图等 |
(二)以问题链为线索,逐步推进思维品质的培养
英语读写教学中的问题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对于不同阅读文本的问题设计需考虑不同阶段的思维特点进行设计,其中包括预读阶段、理解阶段、分析阶段、批判性思考阶段、连接与扩展阶段、反思与总结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阅读阶段结合文本内容拟定问题链。
问题链设计过程中需要按步骤进行。一是确定培养目标。首先,明确希望培养的思维品质,如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其次,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顺序主要是(1)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深入思考打下基础。(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证据意识。(3)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4)鼓励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进行创新思考。(5)让学生学会评估和反思,从经验中学习。(6)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进展,调整问题链的难度和方向。(7)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采用问题链的方式进行思考。(8)鼓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链,以解决新问题或挑战。
通过这样的步骤,可以有效地以问题链为线索,逐步推进思维品质的培养。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持问题的开放性,鼓励多样化的思考,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必须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积极开展课外与英语读写相关的思维品质培养活动。
由于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而思维品质的培养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课外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例如,学生应该拓宽学习渠道,扩大阅读和知识范围;对某一话题收集不同的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勇敢、积极地与朋友或小组成员分享和交流想法等,这将为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应用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
结合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五项可行的课外思维品质培养活动:
(1)建立跨文化交流相关文化导入视频库,为单元主题教学提供文化背景知识导入,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文化知识输入,为学生英语读写思维品质的提升提供知识基础。
(2)外国小说阅读分享会。在英文故事阅读分享会中,学生可通过在共读、共享、共研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异国文化知识,获取更多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输入,通过分享会就小说中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分享,可快速达到文化知识的共享,并可锻炼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增强思维品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3)利用每周一节的英语课外阅读课,分类实施文化知识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利用英语课外阅读课分类别开设不同类别不同主题不同理解层次和活动规模的文化知识类教学活动或文化知识类专题课程,如戏剧鉴赏、歌曲鉴赏等,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化知识的涉猎和汲取。
(4)创设围绕文化理解的情境或模拟场景任务。针对相关文化的主题和文化理解的情景,为学生设计模拟场景任务,让学生深入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身临其境地理解相关文化知识。
(5)积极开展课后探究类活动。为使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后主题探究类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对某一主题文化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四、小结
在主题意义引领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非一日之功,它要求教师将此目标与英语学习、文化理解等方面紧密结合,融入到日常的英语读写教学活动中,深入发掘教育内涵,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C493)的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