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对策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丹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新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去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因为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致于学生能力有余而素质修养不足。研究发现,主题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对于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正确认识主题活动教学,设立课堂主题后设置情境教学,建立运算体系。加强课堂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学成效,助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主题活动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开展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越是如此,小学数学教师越是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以往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创新方式,设置情境教学,设立课堂主题,建立运算体系。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加强课堂互动,拓展思维方式。促使学生们在良好的主题活动教学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理解空间观念,增强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形成良好数感[1]

一、设置情境教学,改善师生关系

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之一,也是未来初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不仅是为了丰富其认知,解决生活难题;更重要的是增强个人能力,形成综合性思维,发展个性。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数学教学,分析过去数学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课堂氛围枯燥压抑、学生兴趣缺缺、学生的个人优势无法展现,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备课阶段,教师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全面仔细的研究阅读,对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要素进行挖掘,对教材中的不同题型和不同图画进行注释。再对课堂的情境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不同阶段的目标、主题内容进行制定,于课程教学设置主题情境,在主题情境和课程内容的二合一下形象具体的展现数学知识。要求学生们在科学合理的数学主题情境中理解知识,在正向影响中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还要多方面使用教学艺术,生活化和具体化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完善、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只有如此符合学生心理状态和认知情况的主题活动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转换思考方式,不断探索知识。最终学会在合理的情境中主动学习知识和迁移应用知识,增强个人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2]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先给学生分发不同数量的木偶,再和学生一起利用小木偶玩游戏,要求学生们在游戏中摆放木偶,计算木偶的数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再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所设计的题目,如学生的积极性高,则设计相对平静、互动率低的题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则设计互动率高且动手能力强的题目。值得注意的是,主题情境中,教师们需要了解所有学生的实际性格,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予学生平等的关注和尊重。如此方能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在教师鼓励下的主题活动学习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们可以开展“智慧侦探社”为主题的数学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各种角色进行扮演,通过寻找线索、拼凑证据、解除谜题、推理案件等完成一系列的逻辑推理挑战。甚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结合点,自主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逻辑推理习题。智慧侦探社的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侦探角色的扮演中产生竞争意识,锻炼团队合作能力;也能促使学生于紧张严谨的推理氛围中增强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素养[3]

二、设立课堂主题,提高课堂互动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虽然有尽可能的优化教学设计,但大多数只是一味地灌输教材中的基本内容,缺乏课程的目标规划。这样的教学削弱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学生难以全面理解教材和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对于此,小学教师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改变方式,开展主题活动教学,以教材上的章节对课堂主题进行明确,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耐心指导学生,适当启发帮助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题学习活动。

例如,教师们教学一年级下册的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课程知识时,可以结合二年级下册的“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以此结合开展主题活动教学。教学之初,教师先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桌子有多大吗?书本有多长?由此引出课题,并开展物体的测量主题活动。学生们需要在主题活动中,利用各种方式、各种工具对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进行测量,得出这些物品有多大的结论,比如数学课本为二十一厘米、教室里的黑板大约为四米、五角的硬币直径为二十点五毫米[4]。借助测量物体这一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将重点放在物体的长度上,学习各种长度单位。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两个单元的主题为核心讲解知识,让学生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找到教室中最长的物体,并具体测量出此物体的长度,速度最快准确度最高的小组获胜。在此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需要注意仔细测量、全面观察物体,以正确的长度单位介绍物体。由于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是两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还要设计“我会换算”的游戏,设计单位换算的习题,如一百厘米等于()分米;粉笔盒高八();跳绳的长度大约是二();五百毫米等于()厘米;九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学生们以游戏竞赛的方式快速换算,展示过后评选出最优小组。教学的全过程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将学生引向正确的主题活动学习方向,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于活跃的课堂氛围内丰富认知,了解长度单位,理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增强计算能力。

三、建立运算体系,拓展思维方式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此阶段的学生思维、心智皆未发育成熟,数学解题思路不够完善,思维逻辑方式比较单一[5]。对于这些情况,数学教师们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和思维逻辑设计不同的运算习题,建立完善的运算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导向,以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依据提供对应的学习和解题方法。规定学生的解题时间,帮助学生规划解题思路。挖掘不同学生的特质,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助力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使其在不同解题思路的指引下快速解答习题,提升问题解决的正确性,实现自己价值。

譬如,教师教学“小手艺展示——分数乘法”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要求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计算习题,并写出自己小组的运算方法。得出运算结果后进行组内讨论,并复盘之前的习题运算,学习更多的解题思路。教师全程辅导学生,对学生的复盘重点进行认真观察,指导学生自己对习题运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重新规划解题思路,寻找更优质的解题方式,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只是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创新,自行研究全新思路的可行性。促使学生因此建立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摆脱教材的限制,丰富解题思路和数学运算方式,提升能力,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空间观念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所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图形探险”的主题活动,以图形认知和空间变换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6]。在此主题活动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制作,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自己对不同的图形进行旋转、平移和翻折。此类主题活动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探索图形的空间特性和变换规律,能助力学生构建图形模型,使其加深对空间观念的理解,深化空间感知和想象,形成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以核心素养导向开展主题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策略,设立课堂主题后注重情境教学,通过加强课堂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基于运算体系的建立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秋菊.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4(6):57-59.

[2] 吴敏琳.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4(23):74-76.

[3] 郭淑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教学实践研究[J]. 时代教育,2024(12):10-12.

[4] 漆敏.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2024(19):60-65.

[5] 杨晓林. 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活动教学路径探寻[J]. 数学教学通讯,2023(31):53-55.

[6] 王寒冰. 基于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主题活动实践[J]. 亚太教育,2023(19):64-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