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帅

长春建筑学院 130607

摘要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国防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还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亟需加强。尽管存在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但通过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培养既具有国家责任感又具备良好思想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

国防教育、思政教育、教育融合、青年责任感

正文


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强化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显得尤为迫切。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国防教育强调国家安全、军事素养和爱国精神,而思政教育则关注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两者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然而,当前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的割裂、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强化国家意识与责任感

推动高等教育领域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深化学生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意义重大。在全球化的格局里,青年一代的思想与价值取向正受到多元文化的多重塑造,当前国家安全状况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态势,若国防意识减弱,学生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变得模糊不清。将国防教育纳入思政教育范畴,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前途紧密相连,从而激荡起他们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提升对国家及社会的服务使命感。

(二)提升综合素质与能力

高校如何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国防教育强调军事素质、危机应对技巧及团队协作精神,思政教育强调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将二者整合,为学生构筑全面的教育观,全面锻炼他们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及实际操作技能上的综合能力,国防教育中推崇的团队协作精神及拼搏意志,该特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理念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锻炼其实际操作与组织协调的实战技巧,进而锻炼出更加完善的综合素质与适应水平。

二、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

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界线模糊,存在明显的分割,缺少系统性与完整性。在国防教育实践中,众多高等学府正积极开展,往往以军事学科与技能训练为核心,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整合思考不足。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这种割裂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国家安全与个人责任的整体把握尚不充分。面对复杂的社会挑战,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显得不够充分,由于教育内容的边界限制,学生在把握国家与社会进步的节奏上,难以在国防教育中培养出真正的认同心理,这对其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消极作用。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的教育实施领域里,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一定的单一化趋势,创新元素匮乏,互动性不强,传统教育模式倾向于采用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的参与度与体验感显得较为单薄,不易点燃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面对年轻一代的挑战时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教育内容常引发学生的冷漠与反抗心理现象,教育成效的提升受到这一状况的牵制,学生难以全面把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价值核心。

三、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教育内容体系

为了解决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高校应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建立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育者需围绕国家安全、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等核心主题,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课程内容,确保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调整,关注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变化,及时引入相关的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使教育内容能够与时代发展保持同步。

在某高校,教育者针对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了一门名为“国家安全与个人责任”的课程。该课程围绕国家安全、社会责任和个人发展等核心主题,构建了系统性的教学大纲,整合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在课程中,教师定期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国家最新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思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现实挑战。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当前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高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推动互动性与实践性教学的开展。首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对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认同,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某高校在推动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实施了“情境模拟教学法”。通过创建逼真的情境,例如模拟国家安全危机管理和社会责任的场景,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此外,该校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虚拟仿真工具,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理论课堂,而是融入到实践中,让学生在互动与参与中提升了对这两门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

(三)加强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

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建立定期的教师培训机制,针对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交融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拓宽其视野,增强其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应变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与相关机构、企业合作,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与指导,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与经验。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能够为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更为坚实的师资保障,进而提升教育质量与效果。

在某高校,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建立了定期教师培训机制,专门针对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交融开展专题培训。在培训中,教师们学习如何将国防教育理念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并提升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研究项目,深入社会实践,丰富教学经验。例如,某位教师在参与国家安全教育的研讨会上,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随后将这些新颖的观点与方法引入自己的课堂。通过这样的师资培训与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为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总结:推动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实现教育使命的必然要求。通过有效整合两者的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升师资力量,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体验,还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融合教育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与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实现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对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建军,张禹石,陈英伍.新安全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4(1):65-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