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文旅融合;中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正文
引言
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其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亟需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旅融合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影响,探讨课程体系创新的策略,以期为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一)文旅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市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深度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其内涵主要包括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化提升、文化与旅游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文旅融合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得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文旅融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产品更加注重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增强游客的体验感。[1]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现有的课程体系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难以满足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影响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文旅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影响
文旅融合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重构,增加文化类课程,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文旅融合理念、技术和案例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
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往往未能及时反映文旅融合的新趋势和行业需求的变化。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传统的旅游管理课程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文旅融合要求旅游管理人才不仅要懂得旅游业务,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文化类课程比重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对文化素养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行业对技术应用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的技术应用课程更新缓慢,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讨论性,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但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并不普遍,导致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这一环节相对薄弱: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与旅游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获得有效的职业训练。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评估和保证。[3]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课程体系创新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的创新
课程内容的创新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需要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管理课程中,开发一系列跨学科的课程,如文化资源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策划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加强技术应用课程的建设,如旅游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技术、旅游电子商务等,以适应数字文旅时代的需求。还应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如旅游项目管理、旅游危机处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通过引入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感的文旅融合案例,能够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例如,通过分析某个成功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运营过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将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旅游产品中。模拟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手段,通过模拟旅游管理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景,如旅游危机模拟、客户服务模拟等,能够锻炼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服务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其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项目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旅游管理项目中,如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开发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的空间,网络技术可以创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旅游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4]
(三)实践教学的创新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旅游企业、文化机构等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经验。开发跨专业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旅游规划、文化活动策划等项目,提高其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四、案例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案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案例中,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与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需求相结合,进行课程体系的创新。例如,洛阳师范学院针对文旅融合战略需求,提出了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新理念,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文化+旅游”“数字+文旅”“产业+教育”的应用型高阶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通过跨学科专业和校政行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形成了全方位校企合作机制、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立体式合作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创新案例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一些高校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例如,西安文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培养“旅游+文化”人才,助力西安文旅发展。该学院通过深化学科专业融合,开设特色学科专业方向,形成交叉融合专业课群,采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多方向解决问题的意识。还有高校通过项目驱动和创新驱动,推进实践体系重组、实践平台整合和实践内容优化,促进实践教育教学与行业发展无缝衔接,形成供需一体实践教学模式。[5]
结论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应聚焦于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技术的应用、产教融合的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评估体系的建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既懂旅游又懂文化、既有理论素养又有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孙妍.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性融入教学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07):139-141.
[2]严小林,张艺高.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教师,2023,(33):117-119.
[3]李鹏.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2023,(11):64-66+70.
[4]孔祥侠.文旅融合趋势下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2021,(08):64-66.
[5]姜燕.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服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苏州大学,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