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光星

榆林市横山区雷龙湾镇中心小学 719100

摘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它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在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学习环境也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将深入探讨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分析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合作学习;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学习资源缺乏,单一的教师主导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那么,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始在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中逐渐推广。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现状

)形式化合作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现状常常表现出形式化合作的特点。许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仅仅将学生分成小组,却未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种形式化的合作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程度低,交流和讨论不够深入。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和思维碰撞[1]。尽管课堂上存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实际的学习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反而可能造成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消极态度。

)学生参与率低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现状常常面临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合作意识以及课堂氛围的制约等。由于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认知不足,许多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被动的态度,缺乏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管理和组织上存在短板,未能有效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导致学生对小组讨论和互动的兴趣降低。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制约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成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知识共享,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情[2]。合作学习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随着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学习效果也得以显著提高。

(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分配任务并协作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合作态度。同时,通过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碰撞,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热情。

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科学组建小组,明确分工职责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科学组建小组并明确分工职责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其特长。明确分工职责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各自的任务,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成果。在小组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承担责任。这种角色分配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增强了学生对任务的认同感与责任感[3]。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与反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轴对称和平移”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组建小组和明确分工职责来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将班级学生根据能力和性格特点分为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在小组中,设定角色,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思路和结果,发言人负责在全班分享小组的成果,时间管理者负责把控讨论时间。这样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责任,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二)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合作需求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精心设计问题是激发合作需求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促使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这些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难度,还应具有开放性,允许多种解答和思考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当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合作需求,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教师能够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倍数与因数”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合作需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有什么区别?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讨论这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共同思考并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字,分析其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类问题不仅富有挑战性,还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增强了对倍数与因数概念的理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合作效果

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过程监控是确保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在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进行观察与指导,及时了解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成员的参与度。通过监控,可以识别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支持和调整建议,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中期反馈环节,鼓励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心得与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反思。这种过程监控不仅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的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更加投入和主动。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教师能够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过程监控来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主动走进各个小组,观察他们在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是如何确定每个小图形的面积的?”或者“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哪些简单图形?”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同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完成后,进行一次集体反馈,要求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通过这种过程监控,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结论:过对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与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合作精神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组建小组、精心设计问题和加强过程监控,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增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这种互动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

参考文献

[1] 杨秀青.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1,000(005):25-26.

[2] 李昭君.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宁夏大学,2022(13):7.

[3] 敖慧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 2022(19):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