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礼仪养成教育;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对于我国的文化而言,礼仪文化的发展在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而礼仪文化也是我国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延续、弘扬的一种重要民族精神。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讲,虽然很难接受一些比较系统性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也具备了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思维模式。尤其是在模仿方,而经过长期的模仿,幼儿还能够逐渐形成习惯。因此,在这一时期对幼儿开展礼仪养成教育,则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故此,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一定要不断挖掘幼儿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幼儿礼仪培养的目标,以此来推动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高效开展。
1、幼儿园礼仪教学活动设计依据
1.1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幼儿园教育开展期间,幼儿的年龄普遍在3-6岁之间。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讲,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幼儿之间的这些差异,与会在其学习、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展现。对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幼儿教师对于教育内容、方式以及所运用的手段等都需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群全面考虑。然后,依次为依据,以此来设计与幼儿成长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其身、心以及智力、习惯等都能够得到切实发展,乐于主动学习礼仪知识。
1.2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
在现阶段的教学背景影响下,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需要通过对不同教学活动进行具有科学性的设计,来对幼儿的礼仪行为习惯进行锻炼、培养。而在这一期间,由于不同活动开展的目标之间有所差异。因此,在对具具体的活动进行设计时,其内容之间也各有不同。只有这样,次啊能够帮助幼儿对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了解、学习。比如: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融入相关的礼仪知识。基于不同的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各有不同,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自然就要依据其实际内容来选择教学活动的方式。同时,幼儿也会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不同环境下的礼仪知识。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学会与其他小朋友进行合作、分享,能够对“谢谢”“你好”等这样的敬语进行运用。
2、幼儿园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
2.1营造礼仪学习氛围
科学证明,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特别是处在身心成长关键的阶段的幼儿,在其成长、学习期间,就更加需要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在幼儿教育开展期间,在整洁、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团结、友爱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学习。如此,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感染性,这也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礼仪习惯的一项重要条件。所以,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开展期间,幼儿教师需要对教学环境进行充分建设,以此来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幼儿的行为、思想以及品质等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使幼儿在浓厚的礼仪环境中进行学习、成长,能够对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文化环境的搭建。只有如此,才能够为良好的礼仪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开展条件。
比如: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园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礼仪主题活动,并将与之相关的内容添加到主题墙上,像“我们都是好朋友”“给你我的祝福”“爱心树”等。同时,还要求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与礼仪相关的图片、海报、宣传画等,并将其张贴在教室当中。这样,幼儿在整个参与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种视觉刺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也会被其中的行为所感染,并逐渐对正确的礼仪行为进行认识、分辨。如此,才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对幼儿进行心理环境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开展内容。幼儿虽然不具备较为明显的胜负欲,但是已经有了自尊心,希望被认可、赞扬。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就需要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变化进行积极分析、探究,并在进行活动时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然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光荣榜设立,对幼儿的优秀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鼓励,使幼儿能够在一个被认可的状态下学会更多的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经验,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其进行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对幼儿在礼仪方面的认识进行引导。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花草种植。这样,不仅能够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美化,还能够向幼儿传授保护环境,爱护花草的理念,让幼儿具备一定的秩序意识。
2.2在活动中渗透礼仪认知
幼儿的成长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技能。为了能够使幼儿对这些知识进行更加扎实的掌握,幼儿教师在教学开展期间,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性的设计,以此来循序渐进的对知识进行渗透。因此,在礼仪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也需要如此。在实际的教学开展期间,倘若是幼儿教师仅仅是以单一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毅力教育,那么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实际的生活中,随处都能够见到礼仪方面的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就可以将其与实际生活之间进行充分结合,然后将其有效的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幼儿对礼仪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其对礼仪知识进行良好运用。在这期间,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日活动,帮助幼儿对社会进行了解,并积累社会经验。而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为幼儿提供各类不同的文明礼仪情境,让幼儿结合自身的认知水平制定出相应的规则、要求,并将文明礼仪的相关内容与之相融合。
比如:在早上进入幼儿园后,主动向教师问好,与小伙伴打招呼,并与父母进行告别。而在进行午餐时,可以主动进行排队取餐,并在用餐的过程中保证桌面清洁。在午睡时,不吵闹,不干扰其他小朋友入睡,睡醒后要主动整理床铺。在参与教师组织的一些课外游戏时,注意安全,学会合作、分享等。在这种日常生活的模式中进行礼仪教育活动开展,不仅能够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并且,幼儿在对礼仪规范等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熟练地掌握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礼仪进行掌握、运用,使幼儿能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3开展家园合作养成礼仪习惯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锻炼、培养,不能够仅依赖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家长也需要进行积极配合,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对幼儿的礼仪习惯养成进行有效促进。幼儿由于刚刚进入到幼儿园,在心理方面还是比较依赖于家长。所以,在对幼儿的教育方面,还需要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进行共同努力。由于幼儿的模仿力教强,家长的礼仪行为会对幼儿在礼仪行为方面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一时期的幼儿由于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对此,幼儿家长在实际的生活中,就需要对自身的言行进行举止进行规范。倘若是家长出现一些错误或者不良的举动,很可能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面对这一现状是时,幼儿园就可以针对礼仪养成教育的相关内容,组织开展家长礼仪座谈培训以及亲子礼仪活动等,让家长能够明确自身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幼儿家长才能够主动、积极的与幼儿园形成配合,进而促进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
比如:幼儿园可以利用周末期间组织礼仪方面的亲子活动。在活动中需要设计一些需要亲子合作完成的礼仪小游戏,这样,能够使家园形成一种统一化的礼仪教育模式,以此来促进幼儿良好礼仪素质的形成。而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礼仪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家长认识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样,教会孩子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无论是对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或者帮助过自己的人,都要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结束语
在幼儿园阶段开展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开展的一种趋势体现,更是发扬我国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幼儿园教育开展期间,通过有效的礼仪养成教育能够让幼儿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升,这对幼儿园构建良好学风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无论是幼儿家长还是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规范。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幼儿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促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参考文献:
[1]曹琳芳. 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DOI:10.27110/d.cnki.ghsfu.2020.000379.
[2]文举. 边远山区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DOI:10.27159/d.cnki.ghzsu.2020.002546.
[3]黄雨晴. 学前儿童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C]//.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2020:114-115.DOI:10.26914/c.cnkihy.2020.008667.
[4]陈胜,肖蕊,冯莉,等.律己敬人:幼儿礼仪之中华射艺[J].科教导刊(下旬),2019(30):168-170.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78.
[5]刘敏.为幼儿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幼儿礼仪教育策略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24):203.
[6]张晓丽.谈如何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J].学周刊,2019(35):18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78.
[7]刘芳玲.幼儿园文明礼仪行为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01):176-177.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