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低结构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博物馆资源;幼儿教育;低结构活动;重要性;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该整合多种对幼儿成长有利的资源,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在一些低结构的活动中,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合理运用博物馆资源。其不仅能为教师指引正确的教学方向,还能帮助教师丰富对课程的认识,在预设目标时能够更隐晦,及时捕捉幼儿的一举一动,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一、分析博物馆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低结构活动中的重要性
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观赏性为目的的,收藏和保护人类活动和自然见证物的非盈利性组织。其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了加强幼儿们的精神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认知,幼儿园可以开展博物馆活动,使幼儿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历史知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了幼儿园知识的层次性,带给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感。在幼儿园低结构教学活动中,带来独特的学习材料,提高幼儿活动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博物馆活动还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打破以往传统幼儿园教育模式的弊端,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幼儿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文化感知能力与文化自信心。幼儿能够真正的走出幼儿园,在观察文物、感受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多进行观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满足了幼儿成长之间的差异性,在户外实践中发展自身的各项能力,为他们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博物馆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低结构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具有艺术气息的活动
博物馆摆放有诸多的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底蕴。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组织幼儿走进博物馆,去探究历史足迹,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上现有的博物馆就是幼儿低结构课程活动中宝贵的资源。为了更深入的挖掘现有博物馆资源,让身边的博物馆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支撑,幼儿园就可以利用其中的艺术作品来启发幼儿们的心灵,让他们能够自主发现美、感受美,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创造美。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前往博物馆中去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随后,在幼儿园开展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工具,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所看到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这时有些幼儿会选择用画笔绘画,而有些幼儿会选择用黏土捏造,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同时,激发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在幼儿创作完毕后,教师可以在幼儿园较大的公共区域内进行展示,增强幼儿动手操作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来担任解说员,仿照博物馆内专门对展品进行讲解的专员,让幼儿进行独特的体会。每位幼儿都能有独立介绍自己所创作作品的机会,让孩子们利用自己的方式与同伴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和进步。这样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影响下,教师通过开展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探索能力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
2.2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在幼儿进行博物馆参观时,其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应用在参加活动上,而在整个环节中幼儿教师和家长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家长是独特的教育资源,让家长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时,还能形成更科学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幼儿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素养水平能力的限制等,对于幼儿园所开展的博物馆活动的兴趣不高,对孩子也仅仅只是起到简单的帮助或者示范作用,更有甚者觉得孩子动手以及领悟能力较弱,全程代替幼儿进行思考。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产生有效的互动,才能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资源的教学价值,幼儿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使得幼儿真正的融入其中,了解参观博物馆的礼仪都有哪些,在思想情感上更亲近博物馆,从而逐步成长为一名懂礼仪、知进退的优秀青年。
例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时,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确定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主题以及角色内容。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由幼儿自主进行角色分配,再由教师根据游戏内容准备游戏材料。在低结构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游戏材料,如黏土、弹珠、彩笔等,让幼儿在博物馆这一特定的角色环境下,分别扮演游客、讲解员、清洁员、创作者等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不同的内容,幼儿自由的发挥想象,通过语言、动作等完善人物形象。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肢体协调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还能够使他们了解更多我国历史文化,提升人文修养,深入感受民俗民情,丰富幼儿们的情感体验。
2.3由幼儿兴趣出发,设置博物馆教学内容
幼儿园要注重社会资源的利用。博源馆资源可以弥补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缺陷,开拓幼儿们的视野,活化教学内容。这时幼儿教师就要能够及时转变思想,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博物馆主题活动,多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不断启发幼儿们的思维意识。在设计博物馆低结构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们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所在,将博物馆资源分门别类的进行划分。如天文科学知识、动植物知识、农耕用具知识等,再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激发幼儿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博物馆所带来的文化熏陶,提高幼儿教育的效率。
2.4合理利用数字化博物馆资源,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幼儿们能够实现走不出户就能了解和参观不同的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的丰富了幼儿教育内容,开拓幼儿们的知识视野。在网络博物馆中,还专门设置有幼儿专区,每个板块的设计更贴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新颖、趣味化的内容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极大的调动了幼儿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幼儿所处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社会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因此在利用数字化博物馆资源时,教师要注意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能够合理的运用网络来进行学习。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下载一些博物馆的资料和背景介绍信息,先在脑海中建立起关于博物馆的大致印象,之后再借助博物馆中的展品,来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幼儿教育的层次性,增强幼儿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动态化、形象的展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多种器官的配合,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博物馆资源融入到幼儿实践活动中,拉近幼儿与博物馆内容之间的距离,更高效的运用博物馆资源进行教学。
【总结语】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博物馆的教育智能正在逐渐放大。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低结构的学习活动设计应当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物质基础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一些幼儿园也能逐渐认识到博物馆资源在幼儿园低结构活动中的重要性,着力于探索更多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幼儿低结构教学融合的新方式,促进幼儿的个性与能力的多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管佳玮,陈文奇,袁佳赟.当低结构遇见博物馆,不一样的精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低结构活动中的运用初探[J].博物院,2019(03):91-99.
[2]朱晓琼.幼儿园博物馆教育的价值、实施原则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3(07):87-90.DOI:10.13861/j.cnki.sece.2023.07.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