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中职计算机教育;人才培养
正文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人才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职计算机教育作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然而,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育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并实施新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作为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融入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导向教学,以及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的概念与特点
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是一种将岗位需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内容,通过技能竞赛检验教学成果,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
双元模式强调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技能竞赛融入教学过程
技能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被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职业资格证书导向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个人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关键通行证。双元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顺利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4.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双元模式强调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互派教师等方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二、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一)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
在双元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育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1.调研企业岗位需求
学校应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通过调研,明确企业需要哪些计算机技能、哪些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最为匹配。
2.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研结果,学校应优化课程体系,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例如,可以开设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
3.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学校应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例如,可以引入最新的编程语言、开发工具和技术框架等,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动态。
(二)技能竞赛融入教学过程
技能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被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组织校内技能竞赛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内技能竞赛,如编程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网络安全攻防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参加校外技能竞赛
除了校内技能竞赛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通过参与更高水平的竞赛,学生不仅可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切磋技艺,还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3.将竞赛成果融入教学
学校可以将学生的竞赛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如将优秀竞赛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将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导向教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衡量个人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学生步入职场的关键通行证。双元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顺利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1.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学校应深入了解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和标准,将证书要求与课程内容进行对接。例如,可以开设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融入课程考核之中等。
2.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如开设专门的证书培训课程、提供证书考试辅导和模拟测试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点和应试技巧,提高他们的证书通过率。
3.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水平考试等。通过参加考试,学生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水平,还能获得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的重要支撑。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和项目融入课程内容,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引入校园。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实训基地进行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2.共同开发课程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融入课程内容。例如,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等。通过共同开发课程,可以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3.互派教师与专家
学校可以与企业互派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例如,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授课;同时,也可以派遣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和锻炼等。通过互派教师与专家,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合作;同时,也可以提升双方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4.共同举办活动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举办各类活动,如技能竞赛、学术交流、企业开放日等。通过举办活动,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例如,可以与企业共同举办编程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术交流和讲座等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线和研发部门等。
三、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案例分析
以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为例,通过实施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例如开设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将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2.技能竞赛融入教学
定期组织校内技能竞赛,如编程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将竞赛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如将优秀竞赛作品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展示和分析,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技能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3.职业资格证书导向教学
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顺利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开设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融入课程考核之中等。通过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措施,该校提高学生的证书通过率和就业竞争力。
4.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产教融合。例如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引入校园;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融入课程内容;互派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举办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也为企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结束语:双元模式“岗课赛证融通”在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融入教学过程、职业资格证书导向教学以及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金栓.数字化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天中学刊,2024,39(2):135-140.
[2]王辉,李蓓.基于1+X证书制度的"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36(1):91-94.
[3]李荣锦,范茜,金先念,等."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0):157-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