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模式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生本视角;小学班主任;德育模式
正文
本文系鄂尔多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核心素养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4JGH526
引言: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中,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小学阶段,它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生本视角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从生本视角出发开展德育工作意义重大。它要求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更贴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方式进行德育,促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学生茁壮成长。
一、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生本视角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能使道德教育更具现实意义。通过将抽象的道德观念融入日常情境,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的内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能让他们积极参与到道德观念的建构中,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且稳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生本视角的德育重视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这种关注下,学生能更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内在的成长动力。同时,也能促使他们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调整,逐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质,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基于生本视角的德育,将每个学生都视为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尊重和关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归属感。在德育过程中,强调合作、互助等价值观,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减少冲突和矛盾。大家共同追求良好的品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充满友爱、团结的和谐集体。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方法单一
当前,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方法较为单一,仍然过度依赖传统的说教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有些班主任只是枯燥地讲述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难以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会对德育产生抵触情绪,无法真正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导致德育效果大打折扣,达不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目的。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德育过程中,一些班主任未能充分倾听学生的想法,往往是按照自己预设的教案和思路进行教学,很少给学生表达观点和参与决策的机会。例如,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不征求学生的意见,导致活动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使得学生在德育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参与度不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难以真正将德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3.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校合作不够紧密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班主任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与家长联系,且沟通内容多局限于学生的不良表现。例如,很少主动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德育计划,也不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德育情况,难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模式的改进策略
1.创新德育方法
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生本视角下的教育要求,且效果不佳。为了吸引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班主任应该积极创新自身德育方法,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故事讲述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法。班主任可以精心挑选蕴含深刻道德寓意的故事,如经典的寓言、名人成长经历等。通过生动的讲述,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让他们在聆听中感悟道理。例如,讲述“曾子杀猪”的故事,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教师设定特定的场景,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拾金不昧等,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思考角色的行为对错,并提出应该怎么做。小组讨论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思想的碰撞。针对某个道德话题,比如“网络文明”,将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视野,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创新的德育方法,使德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提升德育效果。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生本视角强调以学生为本,班主任应该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策划和参与德育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主策划德育活动的机会。比如,在开展“关爱他人”主题活动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活动形式、内容和流程。学生会提出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组织爱心义卖等创意。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不能过多的参与,而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让学生承担活动宣传、物资准备、现场协调等不同的任务。通过实际参与,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活动举办的意义,增强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同时,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例如,学生在参与环保活动后,会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更加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德育,而是成为德育的主导者,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3.加强家校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表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发展。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电话沟通、建立家长微信群等。在交流中,不仅要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更要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现。例如,发现学生在学校出现了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况,并共同分析原因。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方案也是家校沟通的关键。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商讨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家校共同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多给予正面评价和肯定。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向班主任分享家庭教育中的困惑,班主任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指导。通过这种双向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连贯、一致的德育环境,确保德育工作的全面高效开展。
结束语:生本视角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模式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能够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班主任应当持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德育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家校合作等策略的实施,班主任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班主任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林平. 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分析[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 (31): 159.
[2]唐蜜. 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模式分析[J]. 文理导航(下旬), 2018, (07): 78-79.
[3]王芳. 生本视角下小学班主任德育的模式分析[J]. 中国高新区, 2018, (10):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