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创新教学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措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正文
化学是一种自然科学,它的知识表达方式,有着很高的抽象性,而且因为它特殊的学科特性,所以它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很高的难度,而且,这一门学科在现实中也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化学通常都会在他们的认识中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但是,因为化学中含有很多基础:基础知识,所以在进行操作之前,必须要先对其进行熟悉,这一过程会严重地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影响他们对化学课程的理解。所以,老师们要根据这个特征,在学习中不断地革新和改进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相应的技能,有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通过学习和分析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并加以证实和归纳的一门科学。所以,把化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应用,而且,通过对生活的具体化,可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化学的具体含义,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把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举例来说,我们的呼吸与化学有关,我们吸进氧,吐出CO2,既是身体所需,又是一个慢慢氧化的过程。除此之外,对于农村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肥料进行导入,并设计出与其对应的自主学习过程。例如,让学生自主收集肥料种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肥料拥有什么样的元素,会起到什么样的不同作用等。又例如,老师可以对学校的消防设备展开讲解,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灭火器可以扑救,为什么在锅里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为什么在喝完碳酸饮料之后会打饱嗝。并且,平时学生所用的洗衣粉、去污粉等进行成分分析和知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对化学进行积极的思考,促进他们的主动性的学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又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得到发展。
此外,当老师把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和化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要注重指导学生们进行正确的观察,并让他们在自己独立地对真实的生活展开观测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些与之相适应的步骤,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点,更好地进行系统的观测,更好地提升他们的观测效率。比如,在面对具有化学反应的生活现象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过程进行观察。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按照“局部”和“整体”的顺序,引导学生进行“局部”和“整体”的学习。比如,老师可以从和我们生活中最接近的氧开始,让我们做一些有关制造氧的实验。首先老师要让同学们对采氧设备进行观测,也就是要从总体到局部,将整个设备分成采集设备和生成设备,然后局部部署到全局,了解每个部件是怎么构成的,又是怎么相连的。在进行观察的时候,老师要首先解释一下观察的方式,例如对比、重复及重点观察等,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并对化学这门严谨的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例如,老师可以在紫石蕊试验溶液中加入CO2,然后让同学们观察溶液的色泽改变的过程;并通过对二氧化碳注入清澈石灰水后,石灰水会变得混沌等现象的观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案的设置,要按照实验的目的来进行,比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理的验证实验时,学生要着重注意,看物质在发生反应的前后,天平的平衡有没有发生改变。利用让学生以实验目标为导向,展开实验步骤的设计与操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化学实验能力,让他们可以在深入地进行实验思考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在实验中进行创新,从而真正地将每个步骤都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验研究能力。
2、注重基本功的学习,为创造性的思考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因为化学是一种需要有许多基本知识的课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基本知识,才能真正地掌握该课程的理论体系,才能实现创造性的发展。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化学知识,你就可以不断地去创造,去创造,去思考。比如门捷列夫,他就是通过对自己所知道的元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元素周期表。波尔顿之所以能找到这种酸碱指示物,就是因为他对这种酸性和碱性物质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不仅在化学领域,在语文、物理、绘画、音乐等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都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所以,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的化学知识的积累,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这样就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刺激自己的思考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性思维,为自己的创新大厦奠定基础。同时,老师还可以给同学们一份相关的化学知识表,或者利用团队协作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构建一个化学知识库。老师也可以利用读书角,让同学们在课后多读,全面提升同学们的基本化学知识。
3、趣味呈现,唤醒学生内驱力
以往,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采用“粉笔、黑板”等方式进行口头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且枯燥无味,难以满足学科素养下的化学教育目标。甚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内心还会产生厌烦、抵触的情绪,使其逐渐丧失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从网络上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将其融入化学课堂教学中,使得化学课堂教学更有感受力表现力。如此一来,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呈现模式下,能够产生强烈的知识探究欲望。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从传统的口头讲解模式中解放出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方式给学生 呈现化学科学家的故事、发明等,或者给学生补充具有时代性的前沿成果,包括“纳米技术材料化学”等相关材料,并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将其直观地呈现出来。如此-来,真正优化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
同时,为了加深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教师还可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手段,指向教学内容,借助视频、图片等载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视觉、听觉等情境体验,以便于学生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例如,在“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中,基于这一部分知识特点以及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存在极强的被动性,难以实现化学课堂的高效率学习。基于此,教师就可融入信息技术的助力价值,将学生带人到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中,最终借助情境的驱动,使其产生正向的学习行为。
4、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基础知识的宽泛,导致了在具体的化学学习中,由于其干燥性很强,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很难专心,从而影响到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所以,老师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创新和探究的精神,让他们在趣味横生的课堂中,进行自主学习和能力的提升。例如,老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的新的授课方式,将单调的化学知识讲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进行独立的思考,最后的顿悟,让他们对化学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比如,当老师在对CaCO₃和Ca(OH)2进行比较的时候,就可以引出一个狗洞的故事,让学生对故事中的现象感到好奇,再由老师引出对应的化学知识点,并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索,最终得到结论,最终由老师进行揭秘。首先,老师可以用照片或者录像来导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景,比如,在森林中有一个洞穴,人可以自由地进入,但是狗一旦进入洞穴,就会死去,接着,老师让学生就这种奇怪的现象展开讨论,并且引导他们去想一些关于化学的知识。这样的情景更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深思。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关的化学概念,向学生们解释,并向他们演示一些有关的化学式,让他们理解到,这是由于山洞中含有大量的石灰石,当下雨的时候,山洞中就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并溶解到地下水中,而地下水在气温的作用下会发生蒸发,因此导致了山洞中的二氧化碳的生成。到了这个阶段,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二氧化碳的特征,再让他们展开讨论,问他们为何这里的二氧化碳不会对人产生任何作用,之后老师就会揭开谜底,那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空气要大,所以当比较高的人进入山洞时,上层的空气中不会有很多的二氧化碳,而由于狗的个子比较低,所以它们在进入山洞时,沉淀在地面的很多二氧化碳就会让它们无法呼吸,最终导致它们窒息而死。以这种方式导入教学,并对其进行理论解释,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加深对这两种物质的认识。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让他们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化学的有趣之处,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性,为他们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5、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训练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实验的实际过程。老师们可以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采用一些巧妙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可以用自己的观察来获取一些关于化学的知识,还可以把这些具有比较抽象意义的知识转化为一种直观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化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与此同时,利用丰富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他们在问题处理方面的能力,并利用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或是一些具体的操作,对他们的思路进行扩展,让他们能够进行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实验,从而对他们的创造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对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实验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实验列表,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对教科书上的简单实验展开有创意的修改,进而促进实验的简化和提高实验的效果,逐步地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结语:
化学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践,并利用相关的实验,来激发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初中化学老师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特点,主动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将现实生活与学习内容密切地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并将其进行汇总和总结,最终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化学系统,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塑造出一个适合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辉.初中化学教学初中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考试[J].新智慧, 2020(15):1.
[2]杨霞.初中化学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 2019(9):1.
[3]肖飞.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 2019(21):1.
[4]李彩虹.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C].北京: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 ,2019.
[5]陈军.浅谈初中化学教育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培养创新能力[J].幸福生活指南,2020(4):1.
[6]张东生.信 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研究[J].智力,2021(26):141.
[7] 肖阳平.对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的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