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教学中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曹德亮

(张家港市泗港实验学校,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

文章探讨了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中的开发方法与应用策略。首先分析了自制教具的开发背景与意义,然后探讨了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具体案例阐述了开发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最后分析了自制教具对物态变化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这些开发方法与应用策略,期望能对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自制教具

正文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缺乏亲手操作的机会,导致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这一章中,学生需要理解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而这些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直接观察。因此,开发自制教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自制教具不仅能直观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理原理,提高教学效果。

一、自制教具的开发背景与意义

(一)自制教具开发背景

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口头讲解和教材的图文展示。然而,这种方式难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物态变化的动态过程,导致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此外,由于实验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学生缺乏亲手操作的机会,无法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因此,开发自制教具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自制教具开发意义

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对于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自制教具能够直观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现象;二是自制教具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三是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自制教具的设计原则与案例

(一)自制教具设计原则

在自制教具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直观性、经济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具的设计必须基于物理学原理,准确无误地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具能够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直接观察到物态变化的明显特征;经济性原则要求教具的制作材料应易于获取,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和普及;安全性原则要求教具在使用过程中应确保学生的安全;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教具应易于操作和使用;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具设计应具有一定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自制教具案例

案例1.自制温度计演示器

设计思路:利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温度计,辅助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温度的概念。

制作方法:取一根透明塑料管,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在管内注入适量红色水,并标记刻度。另取一个玻璃杯,内盛适量水。将塑料管插入玻璃杯中,用橡皮泥固定。当玻璃杯内水温变化时,管内红色水会随之上升或下降,形成简易温度计。

教学应用:通过此教具,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到温度变化时管内水柱的高低变化,从而理解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原理。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温度与物态变化的关系,以及温度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2.熔化与凝固演示器

设计思路:利用蜡烛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简单的装置,展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再回到固态的过程。

制作方法: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盒或玻璃盒作为容器,内部放置一小段蜡烛。在蜡烛旁边放置一个温度计以测量温度变化。使用酒精灯加热蜡烛至完全熔化,观察并记录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随后自然冷却或利用冰箱加速凝固过程,观察凝固现象。

教学应用:通过此教具,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熔化时蜡烛形态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数变化以及凝固过程中物质状态的逆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熔化与凝固的条件、过程以及伴随的能量变化。

案例3.汽化与液化观察箱

设计思路:利用热水和冷水对比实验,展示液体汽化和气体液化的过程。

制作方法: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盒或玻璃盒作为容器,分别加入等量但温度不同的水(一盒热水,一盒冷水)。在容器口覆盖一块湿润的布或纸巾以观察水蒸气在布上的液化现象。同时可以在容器内部放置一个温度计以测量温度变化。

教学应用: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直观看到热水上方布上水珠迅速形成并滴落的现象以及温度计读数的变化;而冷水上方布上水珠形成较慢且温度计读数变化较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并讨论汽化与液化的条件、过程以及伴随的能量变化。

案例4.升华与凝华展示盒

设计思路:利用干冰展示升华现象以及通过冷冻实验展示凝华现象。

制作方法:准备一个密封的透明塑料盒或玻璃盒作为容器,在容器底部放置一小块干冰。随着干冰的升华,学生会看到容器内壁上逐渐出现一层白霜。为了展示凝华现象,可以在冷冻装置内放置一个干净的金属盘或玻璃片,并通入水蒸气观察其上的冰晶形成。

教学应用:通过此教具,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升华时白霜的形成以及凝华时冰晶的生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升华与凝华的条件、过程,以及这两个过程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和伴随的能量转换。特别地,教师可以解释升华是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凝华则是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同样不经过液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在自然界中较为少见,但通过自制教具展示,学生可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

三、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与预习

在课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自制教具,并确保其完好无损。同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做好准备。

(二)课堂演示与讲解

在课堂上,教师应先对自制教具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对物态变化的原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三)学生操作与探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亲手操作自制教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

(四)分析与讨论

实验操作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体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课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意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制教具的使用效果,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自制教具进行改进和优化,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四、自制教具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析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自制教具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制教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过程,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自制教具能够直观展示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和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制教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过程,以及伴随的能量转换和物质状态的变化。

(三)提升学生实验能力

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亲手制作和操作自制教具,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制教具,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假设、验证和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同时,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五)丰富教学资源

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应用能丰富初中物理教学资源。这些教具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演示和实验操作,还可以作为课外活动材料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同时,自制教具的制作过程也可作为物理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教具制作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科学、直观、经济、安全、可操作和趣味性的自制教具,并结合合理的应用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过程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以提高物理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鲁辉强.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自制教具使用[J].学周刊,2021(30):2-3.

[2]李正华.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天地,2023(6):19-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