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化研究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必须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实施”的要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也多次指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重视读书。改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办法,也还是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即使现在被称为信息化的AI时代,阅读仍然是一个人涵养文化底蕴,练就高阶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调查了解了本地域一些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阅读后发现,制约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问题一:教师自身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据了解,在我国地处边远地区的人均阅读量远远低于内地,农村低于城市,当然我们有些老师自身也缺乏阅读意识,没有形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对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栏目所提到的书籍内容感到陌生,只是到了要教学的时候,担心上课时面对学生的质疑无法有效解答。赶紧上网了解一下书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主要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互联网信息过量和信息负面冲击的力度不断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这种快餐式阅读导致一些语文老师不愿也不敢深入去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阅读整本书缺乏有效指导。这就出现了“教师自己都没有阅读兴趣,却在不断要求学生天天读书”的现象。
问题二:学生阅读整本书难度大
整本书阅读大多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这就导致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积极性和收获都大打折扣。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因学生没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学积淀,想要独立完成,并领会其精髓,确实很难,很容易失去阅读兴趣,并产生畏难情绪。再如六年级的《童年》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由于书中所写社会生活的差异,文化的不同,时代背景都与学生相距甚远,很多学生都很难有兴趣去读完整本书。
问题三:整本书阅读教学难点多
1. 课型特色不清晰。教学实践中,把整本书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种课型,导读课、推进课,交流展示课,对这三种课型承载的目标教师虽有一定的了解,但整本书可教学内容很多,一是在对教学内容取舍的选择上,就有很多困难:如选取哪些精彩情节,感受哪些人物形象,如何体会优美语言等,二是除了导读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列出阅读计划这样的认识外,什么时间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课,用哪些方式进行交流展示课等问题,很多教师仍感到疑惑。三是如何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联系学生的阅读实践与生活经历,有效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也导致整本书阅读往往只停留在课外书阅读的层面,而缺乏应有的深度阅读。
2:阅读评价难跟进
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评价,不仅是从量,还应关注读书状态,语文教学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到底应当如何来落实阅读评价?应关注是否培养了阅读兴趣与习惯。可如何在教学评价上设计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细则,这就是很多教师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把整本书阅读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的原因之一。阅读中如何做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导读课是否达到了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考量,怎样评价计划制定是否合理?推进课在运用课内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是否能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困难和阅读瓶颈,激励学生继续读下去?交流课又该如何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形成综合辨析,整体使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问题四:家校联动力度不够
整本书阅读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采用的是亲子共读方式。目前来看,学校在调动家长参与阅读的力度和措施还不够,家长能坚持陪伴孩子阅读的行为还不普遍,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沟通阅读整本书的收获与感受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家长愿意陪伴孩子读书,在面对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籍时,不知如何为孩子挑选书籍,有些家长喜欢从自身的经验或功利角度为孩子选书,忽略了阅读主体——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这也使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之一。
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应该为小学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减负,保证他们读书自修时间,为教师提供更好地自我发展空间来进行教学研究。基于以上对本地区整本书阅读现状的调查了解,围绕“如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这一话题,探讨以下改进的策略,与老师们共勉。
一,选择能够激发阅读兴趣的书目
由于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家庭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阅读视野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上就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将课内外结合,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这就能培养起阅读的爱好。当然,学生自主选择,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有所指导,根据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逐步增加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注意循序渐进,体现整本书教学的梯度。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读书习惯作为基本素养来培育。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筛选优质图书,如低段学生就可以采取亲子共读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这些适合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书目。阅读开始时,建议书中的图片多,文字要少(有的一页就一句话甚至就一个词),渐渐进入到图片与文字的占位对等(文字达到一段话),再后来到图片少文字多。这样的选择的图书,就可以体现进阶性阅读。符合低段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发展的特点。
拿到一本书,教学生先看书名扉页提要简介,前言等,再翻一翻目录,或者挑选一两个章节重点看看可以跳着读,最后,还要认真看看书的结尾,了解书的大致内容,决定是否值得细读,这叫检索阅读,同一书名因版本不同,书中的选文和语言文字的表达也是不同的,请老师们在推荐阅读时一定要经过甄别。
指导选择整本书阅读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经典的文学类书籍上,还应关注科幻类,历史、人物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最好有语文教师和各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二、读书方法有效指导和运用
童话故事有着奇妙的想象,富有童趣的语言,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蕴含着儿童的纯真气息,深受学生的喜爱。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单篇的童话故事。如《狐狸分奶酪》、《棉花姑娘》、《沙滩上的童话》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为整本书阅读打下了基础。如何通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点燃学生阅读童话的热情,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是教师开课前思考的重点。
一、精选片段,引发好奇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都爱听故事这一心理,精心选取最神奇、有趣的故事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到精彩处戛然而止,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接下来会怎么样?使得学生想继续了解这个故事,就要打开书本去看看。由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笔者在课堂伊始,从《拇指姑娘》的精彩片段讲起:从前有个女人,她很想有一个很小的孩子,她从巫婆那里得到了一颗大麦粒,大麦粒开出了一朵郁金香,女人在花瓣上一吻,在花蕊上出现了一个拇指大小的姑娘,又白又好看,非常漂亮。边讲边让孩子们伸出大拇指,学生好奇哪有这么小的人啊?笔者相机引导:童话故事里就有这样的人,想去看看吗?从而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以此开启整本书的阅读之旅,让童话故事带学生走进真善美的心里世界。
二、介绍作者,亲近童话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的作者是世界著名童话大王安徒生,他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他的作品《丑小鸭》、《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等,被译成150多种语言。通过上述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太阳”、“150多种语言”这两个关键信息,体会出安徒生的伟大。接着进一步讲解:作家的作品离不开他生活的环境,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伟大的作家,但很少有一个国家与一个作家的名字联系的如此紧密的,那就是丹麦。这时,向学生出示丹麦彩色的城堡,小美人鱼的铜像图片,对学生说:这些存在于童话故事里奇异的景象,在丹麦就可以看到!当学生看到这些童话故事里的景象竟然真的出现在眼前,就更乐意亲近安徒生童话了。
三、展示图片,引导猜故事、练表达
学生对图片这样直观的画面非常感兴趣,图片对关键情节进行了提示,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阅读重点,明辨阅读方向。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故事的图片,让学生找找与插图相匹配的童话故事名字,再回到书中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试着说明理由,或者猜猜图片里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笔者出示《踩着面包的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找对应的目录;出示《皇帝的新装》图片,让学生想象皇帝竟然在大街上什么也没穿,可骗子却说他穿着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难道故事中的人都那么傻吗?这是多么可笑,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再让学生看《飞箱》图片,问为什么箱子会飞?引导学生经历由读图到猜想,再到读文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运用阅读策略,带动有效阅读
学生已经学习过预测的阅读策略,预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有依据地想象,学生可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日常生活,或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将课内学过的这些策略,恰当运用到阅读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读《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时,将这个故事的情节梳理成如下内容:“尽管他们的财产少得多么可怜,他们都觉得放弃一件东西没有什么关系,一个老头子养了一匹马,有一天他想到集市上去把马卖了,换些有用的东西,他用马换了牛,牛换了羊,羊换了鹅,鹅换了鸡。”此时问学生:根据上述语句,猜想一下老头子又拿鸡会换成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上文的语言规律,预测老头子一定会把东西越换越小,此时再对照故事题目《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发现预测的故事结尾和原来的故事结尾存在明显的认知冲突,利用认知冲突来促使学生阅读,这样,学生就会在阅读中更聚焦地去探个究竟。
激发家长共读意识,一年级新生入校,学校就会为新生家长举办不能错过的儿童阅读关键期,整本书阅读专题讲座,汇聚专家,教师,家长助力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二是教给家长共读方法,学校邀请专家,骨干教师等通过开展线下的校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整本书指导阅读沙龙,及线上培训,点面结合,为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支招,三是鼓励家长共读活动,学校倡导家长利用一切机会,和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共读活动,教师利用微信等搭建沟通平台,彼此交流分享,为学生和家长树立榜样,助力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
五、播放视频动画,降低阅读难度
视频或动画因色彩丰富,画面生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阅读前辅助精选的视频或动画,可以很好地拉近学生与故事的距离,也能降低阅读的难度。让学生观看视频或动画后读故事,再设计一两个思考题,以任务驱动,促进学生阅读与探讨,能帮助学生阅读时更专注,可以有效提高阅读实效。如在引导读《坚定的锡兵》时,可以先播放动画片段,再设计问题,锡兵的哪些经历感动了你?请从书上的语言中找出来。这样的任务驱动,能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增强对童话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奇妙这一特点的感受,从而对阅读童话产生浓厚兴趣。
整本书能够提供整体的,系统的学习情境,能够很好地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作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基于本地学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真实的阅读中,并关注学生持续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