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自然资源;有意义的学习;户外环境;主题教育
正文
引言:幼儿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需要帮助幼儿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可以使其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就目前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幼儿阶段更倾向于是幼儿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不论在幼儿园是否有收获,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幼儿要度过这一阶段,从而去读小学,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于幼儿而言,幼儿阶段至关重要,幼儿需要在这一阶段赢在起跑线上,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充分挖掘潜力,早早启蒙,从而在未来的学习中和思维提升上占领高地,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落后他人。因此,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有效教学,则需要充分的将自然资源运用其中,帮助幼儿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1.自然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自然环境涵盖了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它作为幼儿每日都能接触到的元素,对于丰富幼儿的自然科学知识、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需要重视幼儿园自然资源的利用,充分地将其融入在幼儿园教育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幼儿更多的接触大自然,在自然资源的影响下,不断地学习和更好的成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挖掘自身的智慧潜能,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1.1优化幼儿思维方式
大自然的本身就是丰富多彩又神秘莫测的,其中蕴含了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丰富知识。孩子们在接受自然教育时,其实是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了知识的多元化,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多元的思维方式,让幼儿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自然课程是幼儿主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需要经历一次次的实践。在这种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会加深对自然的探究欲望,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地锻炼着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观察力和专注力。
1.2提升幼儿身体素质
在现代化都市中成长的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由于环境限制,他们不能在宽广辽阔的草原上肆意奔跑,不能在广阔无垠的麦田中追逐嬉戏,只能游走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中,或是在人流密布的广场上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平衡性、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都有所下降。而当幼儿置身于自然环境时,自然环境会激发孩子爱跑、爱跳、爱动的天性。比起城市中冰冷的建筑,自然环境的广阔和美丽给予了孩子无限发挥的空间,攀爬、跳跃、奔跑……大自然像一个温暖的怀抱,无私地接纳着孩子们的种种,让孩子们尽情挥洒汗水。
1.3培养环保意识
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不仅能感受自然的神奇,还能感受到自然带给人类的瑰丽宝藏。自然可以带给人类丰富的资源和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沃土。多接触自然环境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们可以在观察和探索中发现小树苗需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才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蚕宝宝需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破茧成蝶,是自然环境造就了生命的成长,所以需要被人类好好珍惜和爱护。这样的观察实践会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这样的意识会扎根在孩子们的心底,影响着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2. 传统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探讨,可以助力幼儿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幼儿。
2.1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传统幼儿园教育往往将知识的传授视为首要任务,而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程内容多以认知类知识为主,如字母、数字、颜色、形状等基本概念的学习。教师们倾向于采用填鸭式教学,将大量信息一股脑地灌输给幼儿,却忽略了他们是否能够真正消化与吸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重重,更可能抑制了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此外,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导致了教育评价的单一化。在传统幼儿园中,幼儿的学习成果往往通过纸笔测试来衡量,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幼儿在情感、社交、运动等多方面的成长。当幼儿被贴上“聪明”或“不聪明”的标签时,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能会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还可能让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当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缺乏乐趣与挑战时,幼儿自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表现,更可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埋下隐患。
2.2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就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幼儿各项能力的限制,导致幼儿园教师更倾向于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在灌输式教学下,幼儿很少有机会主动探索、发现知识,更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不仅限制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还可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当幼儿在课堂上仅仅被要求听讲、记忆,而无法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自然会大打折扣。在长期的被动接受中,幼儿可能会习惯于等待教师的指导与解答,而缺乏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依赖心理不仅会影响幼儿当前的学习效果,更可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灌输式教学可能抑制了幼儿情感、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缺乏互动与沟通的课堂环境中,幼儿难以学会倾听、表达与合作,这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2.3局限于园内资源
从物质资源来看,传统幼儿园往往过于依赖园内的玩具、教具和图书等资源,而忽视了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幼儿的学习与成长,本应是开放而多元的,但局限于园内资源的教育模式,却让幼儿错失了接触更广阔世界的机会。他们无法亲身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也无法深入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教育理念来看,局限于园内资源也反映了教育者的保守与封闭。在这种模式下,教育者往往认为园内的资源已经足够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无需向外拓展。然而,这种观念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以及他们对新奇事物和未知世界的渴望。当教育者仅依赖于园内的资源时,他们可能会忽视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从而设计出千篇一律的教育活动。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无法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可能抑制他们创造力和个性的发展。
3.幼儿园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
在幼儿教育中,为了克服传统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避免幼儿阶段只是简单的进行基础教育,而不能充分挖掘幼儿的潜力,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笔者针对幼儿园教育的具体情况,分析其中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帮助幼儿在是喜爱的大自然环境下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热爱大自然,热爱学习,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潜力,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3.1创设户外环境,挖掘自然趣味
幼儿园应根据园所现有的户外场地与周围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每个活动区域。低洼的地势可顺势开辟成沙水区,铺上细软的沙子,拾来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放入长长短短的竹筒,寻来形态各异的葫芦瓢,再投放一些木棍、竹片、石块等,这样的沙水区也别有一番趣味,深受孩子喜欢。幼儿园里的坡地可不要挖平了,得好好利用,挖个洞洞捉迷藏、钻山洞,种上草皮,孩子们在这里翻跟头、打滚、爬坡、野战,是个快乐游戏的绝妙之地。幼儿园里天然的大树可不要随意砍了,这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玩物,春天听鸟语,夏天乘阴凉,秋天捡落叶,冬天赏雪景。若在大树之间拴上绳子,架上木板,孩子们爬树、走小桥、悬垂摆、荡秋千、滑滑梯……花样玩法,不亦乐乎。幼儿阶段也是对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如小蝌蚪、小金鱼等小动物,通过这些小动物,帮助幼儿对其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引导其关爱动物、热爱生命。在创设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可以不用一味的追求完美,而是可以保留原生态的野草地,任由杂草丛生,在这里幼儿也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花朵和小草,在大自然的环境下成长,真正地感受到自然的环境,在这里嬉戏玩耍,认识大自然界的各种植物,认识花朵,观察昆虫,在大自然的馈赠下,积极学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3.2融进主题教育,探索自然奥秘
乡村幼儿园周围蕴藏着大自然丰富的教育资源,其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好奇的儿童。可根据幼儿自然生活规律、季节、节日等线索,在不同的季节,结合孩子们日常遇到的问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用眼睛和心灵发现世界,用小手和小脚感知万物,探索自然奥秘。春天的野花野草漫山遍野,带幼儿去田野里走走看看,踩踩野草,摘摘野花,草地上嬉戏,看蜜蜂,追蝴蝶……将采摘的野花、野草进行百变大创意:有的将各种花草按大小、形状、颜色等进行分类、修剪、组合、搭配,插在瓶罐中,成了漂亮的瓶花;有的能把花草做成一顶顶王冠、一串串项链、一只只手镯等等,花样百出,其乐无穷。有的还喜欢收集各种形状的树叶、树枝、树皮布置在主题墙上,时常去观察、探究,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树叶有哪些颜色?”“大树有几岁了?”“秋天为什么会落叶?”“树枝折断了,还能再生吗?”这一个个疑问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讨论、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新的经验提升。
3.3丰富区域活动,体验乡土乐趣
目前乡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不足,形式单一,种类少,更换少。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在没有充足的经费购买材料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周边乡村自然资源,发动家长、幼儿、教师收集农村随处可见的稻草、麦秆、树枝、竹子、芝麻秆、蔬菜、瓜果、种子、石头、泥土等自然材料,进行制作与创新,把它投放到各个区域内,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游戏,自得其乐,效果也非常好。幼儿园可以巧设“稻草坊”“百变果蔬坊”“竹艺坊”“五谷丰登坊”“石头坊”“特产坊”等,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别有一番风味,让幼儿园生发生机和活力,焕发与众不同的光彩。“果蔬坊”里的各种蔬菜瓜果的创意作品形态逼真,活泼可爱;“稻草坊”的草帽、草鞋、草裙子、草娃娃等各种小玩艺,能充分展现一派“土”的景象。孩子们在音乐区打击竹制乐器;在手工区中用竹针打围巾、织袜子;在益智区里用竹尺测量、竹棒拼画、数数;在体育区中踩竹筒高跷、推独轮车、跳竹竿、踢竹球……娃娃家区域里用泥土、石头做成形形色色的“糖果”“糕点”“玩具”“家用电器”等都是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小创意,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自然角中设计的竹筒插花、竹筒养鱼、竹筒种花、石缸养虾、蝌蚪等,可供幼儿天天观察、亲自管理、亲身体验。在自然角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蚕宝宝是怎样结茧的,知了是怎样脱壳的。在这里,孩子们会为自己种下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而感到惊喜和激动;也会为花草枯萎、小鱼死亡而着急和难过。可以说孩子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比教师的反复说教来得直观、生动,对幼儿的教育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结: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若想实现全面发展,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则需要注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以往的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幼儿仅仅是被动的服从者,跟着老师的脚步学习,缺乏主动性,缺少互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敷衍幼儿阶段,而不能使幼儿在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能力得到培养,更不利于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有效教学,从小对幼儿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充分地利用大自然资源尤为必要,这样可以解放幼儿的天性,帮助幼儿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赢在起跑线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晗.“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22(03).
[2]胡彩云,李志宇.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24(06).
[3]连玥,马玉俊.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1).
[4]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
[5]姜万明.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进行墙面环境创设的行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65-67.
[6]田宝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4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