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认证背景下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的探索与思考—以长沙师范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教育实习;师范认证;实习生
正文
一、师范认证背景下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概述
(一)师范认证的概念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实质是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认定,目的是保证专业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合格毕业生,作用是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持续改进,其影响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专业质量的权威信息。
(二)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特点
音乐学专业共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三个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为必修课程。其中,教育见习在三年二期开设,为期2周,主要依托于《小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小学音乐课程设计》等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以听课、看课熟悉上课流程为主。教育实习分为教育实习1与教育实习2,教育实习1时长9周,开设学期为四年一期,教育实习2时长8周开设学期为四年二期。教育实习1为集中实习,由学校分配实习单位,实习单位必须为教育教学单位,教育实习2为自主实习,学生可自行寻找实习单位,也可由学校统一分配,为就业打下基础。教育实习主要内容为集中听课、上课、磨课、研课、班主任工作、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等。教育研习开设在四年一期,在教育实习1后开设,主要是围绕教育实习1所学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围绕课程进行磨课、研课,进行总结性研究。
(三)师范认证对“教育实习”的要求
师范类专业认证主要是围绕毕业要求“一践行三学会”进行,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除此之外,在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合作与实践”部分就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五个方面对实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教育实践基地相对稳定,能够提供合适的教育实践环境和实习指导,满足师范生教育实践需求,每 20 个实习生不少于 1 个教育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贯通,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一学期。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
课时数。
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双导师”数量充足,相对稳定,责权明确,有效履职。
教育实践管理较为规范,能够对重点环节实施质量监控。实行教育实践评价与改进制度。依据相关标准,对教育实践表现进行有效评价
二、音乐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教意愿不明显,师德体验感有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但是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实习生他们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大多学生就业意向不一定为音乐教师,因此在进行见、实习期间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实习状态。根据数据调查显示,音乐学专业的实习生在进入实习前后真正想成为一名音乐教师的人数比例小于50%。
(二)教学设计能力不足,课堂教学缺乏经验
课堂教学一般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其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最为重要。据调查研究,大部分实习生对待课堂教学态度端正,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缺少对学生的研究和了解致使学生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经验的匮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班级管理能力缺乏,没有综合育人理念
“学会育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中的一部分,师范生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岗位的教师,班级管理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都比较重视专业能力,认为大学学习只需要学好专业知识、获得各种专业比赛的等级证书、荣誉就行,并不了解成为一名“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有班主任工作、课外实践甚至还有大队工作等,对于“育人”理念全然不知。
(四)团队协作意识薄弱,课后反思与总结不到位
“学会反思”也是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的一部分,因此作为一名“准教师”实习任务不仅仅只有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还包括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但是,实习生对这方面的意识非常薄弱,据调查研究,实习生在进行课堂教学前部分实习学校没有安排统一磨课、研课,课堂教学后也没有进行研课以及课后讨论,科研与教学研究更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三、师范认证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探索与思考
(一)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提升学生从教意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从一开始就不想成为一名教师,那所有的见、实习环节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走过场,学生根本不会认真对待,所以提升学生的从教意愿是做好实习的第一步。在学生入校期初,建议学校要开设学科导论与职业生涯发展等课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意向,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学”专业师范生,不仅仅要学习好“专业”,更要学习如何“育人”,要将“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等师德要求具体化、落实到位。
2.将师德培养落实到实践环节中去
实习在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增进教师职业情感、深化师德体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范院校应在认真研读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制定出符合国情、校情和学情,能体现新时代师德师风要求的教育实习指导文件。围绕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四有”好老师的总要求,以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为标准,系统设计师德在实践环节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活动目标,层层分解和细化,形成师德培育实践目标任务体系。
3.丰富师德教育实践活动
师德培育除理论学习外,还可以探索观摩学习、情境体验、榜样学习等多样化实践形式,提高师范生师德培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师德先进典型案例库,以当代教师的优秀风采感染师范生;还可以组织师范生发现身边的师德先进案例,在研习课或研讨中增设师德相关内容,提高师德培育实效,实现师范生师德情意养成的浸润性和进阶性。
(二)在丰富教学理念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对实习生来说,由于实践经验很少,对讲课内容不熟悉,很少接触小学教材,缺乏语言能力,教学效果往往得不到保障。
1.关注教学过程,反复进行课堂模拟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上好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了无稽之谈。备课不等同于背课(只识记教学内容而不顾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方面),而是需要反复进行课堂模拟,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个情景,在进行模拟上课时,大家可以相互配合,也可以请指导老师提前对教案和PPT进行指导。实习生若能这样反复准备,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充分的备课对实习生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缩短上岗适应期将会产生显著的作用。
2.科学使用教学方法,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直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环节的衔接与时间的把控,例如导入、归纳各用5分钟,讲授新课在20分钟,巩固练习10分钟。在上课前要多练,完成集体磨课和研课,接受指导教师与同学提出的修改意见,做充分的上课准备。
3.克服紧张心理,掌握课堂管理技巧
对于实习生来说上课紧张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这与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实习生对教学活动不熟悉、备课不充分、对学生不了解等,特别是当课堂上有突发状况发生时,实习生更加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因此课堂管理技巧尤为重要!其实,实习生在实习前期学校可以增加课堂实践,鼓励每位学生多上讲台,克服紧张心理,当走上讲台已经成一件很日常的事情,上课的紧张就会被平常心取代,课堂效果也会发挥得更加完好。
另外,课堂管理和掌控技巧也非常重要。一堂秩序井然的课堂,不仅学生能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也能上得舒心自然,音乐课堂更加需要老师能够把控好课堂的节奏。例如比较沉闷的班级则需要老师调动课堂氛围;特别活跃的班级又需要老师能够把控这个班级,不让课堂走向失控,这都课堂管理能力的体现。但是这个技巧不是一时之间马上可以掌握的,这需要多听课多上课。在听课中观察指导老师在课堂发生突发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在上课时进行运用,只有多加学习与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管理技巧。
(三)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掌握班级管理的规律方法
1.提升实习生对班级管理的认识
师范院校除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外应在实习生实习前开设一定的师德课程或是讲座,及时了解当下班级管理所出现的新问题,帮助他们认识今后的工作岗位,明确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具备班级管理的意识。
2.加大实习生实践力度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首先,师范类院校要给实习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增加教育见习次数与时长,教育见习不能仅仅是听课、看课,只有实习生真正进入到班级才能了解除课堂教学外“育人”工作也是实习的一部分。
其次,师范类院校也可以与当地政府或是实习学校合作,师范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可以去小学参与课后三点半或是暑期可以进行支教活动,以锻炼实习生的班级管理能力。
最后,在师范生实习期间,原任老师可以多让实习生参与班级管理,与实习生一起处理班上突发事件,帮助师范生充分认识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从实践中认识自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优点加以充分利用,缺点加以纠正,使自己的能力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3.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综合育人
每位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生都会有自己的专业及特长,在实习中师范类院校应让实习生了解到,“专业”与“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实习生可以结合“音乐学”专业特点,通过音乐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综合育人,这样既能发挥实习生的专业优势,又能保证课堂效果,以此达到育人目的。例如在开展音乐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让学生自主创作音乐编排舞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通过音乐表演、互动游戏等形式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放松心情,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合唱、舞蹈表演等集体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综上所述,“专业”与“育人”不是背道而驰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专业”是“育人”道路上的一把利刃,能帮助实习生更好的完成育人工作。
(四)掌握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是指教师与同事之间共同合作、协调工作,以实现共同目标。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团队合作还能够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1.熟悉教材,在课前完成高质量研课,磨课
由于实习生缺少对教材的整体认知,在实习第一、二周实习生可以先对一到六年级的教材进行整体熟悉与认识,了解每一个单元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时,同一年级的实习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教学内容,在选定教学内容做好教案、PPT后,实习团队可以集体组织说课、磨课,说课、磨课完成后大家集体进行点评、修改,以保证课程质量。另外,集体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活动课堂教学,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方法。
2.组织集体听课,完成课后反思与总结
课前的备课准备得再认真、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得有失,初登讲台的实习生更是如此,因此课后的教学反思与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实习生的每一次上课都应组织集体听课,听课后完成自评、互评与他评的环节,进行课堂反思,讨论期间实习生应认真做好笔记,根据问题重新整理课堂,争取在此次上课时能避免相关问题。
四、结语
教育实习是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学生理论与联系实践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教育实习一方面应该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对音乐师范学生的整体应用,培养实习生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教育实习的改革,希望能培育更多合格的小学音乐教师,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舒琳.从教育实习看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18,(04):43-44.
[2]黄乃祝,王焕友.地方高校卓越教师培养“双导师”制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湘南学院学报,2022,43(01):112-115.
[3]森光,康聚勇,曹颖哲.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水平[J].中国林业教育,2007,(04):32-34.
[4]马凤芹.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05):58-59.
[5] 朱璇.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管理模式与质量监控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3,(32):62-64.
[6] 白鹤龙,付伟伟,林海,马丽,张硕.师范院校混合式教育实习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3,9(21):139-142.
[7] 张旭,余琴,刘永超.师范生对班级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63.
[8] 李楠.扎根理论在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习需求调研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3,14(19):130-132.
[9] 曾若琬.“双创”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提升[J].数据,2023,(02):186-187.
[10] 刘珊珊.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法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为例[J].大学,2022,(32):38-41.
[11] 肖艳平,尹清堃.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43(04):78-82.
[12] 资利萍,肖慧婷.近十年笔者来音乐教师教育研究回顾与思考[J].艺术大观,2021,(26):113-115.
[13] 吴艳.由高师声乐教育实习问题引发的思考[J].艺术教育,2020,(12):231-234.
[14] 王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戏剧之家,2020,(16):1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