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王斌

陕西省紫阳县焕古镇中心学校 725301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和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策略的方法,包括提供具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增加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希望本文能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重要性;教学效率;策略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小学阶段获得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1 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了数学核心素养,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在小学阶段所培养出来的具有良好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学生。具体来说,就是指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会数学,并对数学进行思考、探索、交流、合作和应用。同时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指小学生在掌握小学阶段所学习到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核心素养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综合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2.1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对比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2 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次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知识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讲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基础差、理解能力弱、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基础好,教师可以采取以讲为主。

2.3 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策略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内容,这些内容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都有涉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具体的案例为素材,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分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的形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影响

3.1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教学策略可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产生影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计算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纸团和一支粉笔来测量长度。如果纸团和粉笔不能用手触摸,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纸团和粉笔来进行测量。

3.2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概括和抽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认识分数》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分数,比如买东西、分蛋糕、计算、考试等。在学习分数知识时,我们就可以用到分数的概念,进而建立起分数的概念。”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等。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

3.3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结合教材,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学习重点与难点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的培养与指导,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逐步提升数学解题能力。比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采用“找准点”“化繁为简”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4 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信息处理能力的影响

数学的本质是信息,小学数学的基础是算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利用到学习当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培养: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四、结论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于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实例,通过互动式和合作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廖小兵.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读写算,2024,(31):79-81.

[2]道吉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9):3-5.

[3]邱清娜.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途径[J].读写算,2024,(29):73-75.

 

 


...


阅读全文